词典

阏与的意思

è

阏与


拼音è yǔ
注音ㄜˋ ㄩˇ

繁体閼與

词语解释

阏与[ yù yǔ ]

⒈  谓阻截犹豫未定的野兽。

⒉  地名。战国时韩邑,后属赵。在今山西省和顺县西北。

引证解释

⒈  谓阻截犹豫未定的野兽。

《汉书·扬雄传上》:“三军芒然,穷冘閼与。”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冘,行也;閼,止也。言三军之盛,穷閼禽兽,使不得逸漏也。”
高步瀛 义疏引 吴仁杰 曰:“此赋言三军捕禽兽,行者穷追之,未定者閼止之耳。”

⒉  地名。 战国 时 韩 邑,后属 赵。在今 山西省 和顺县 西北。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 伐 韩,军於 閼与。”
《史记·秦本纪》:“中更 胡阳 攻 赵 閼与,不能取。”

国语辞典

阏与[ yù yǔ ]

⒈  地名。战国时韩邑,在今山西省和顺县西北。

“阏”字共有2个读音: [è]   [yān]  

阏

汉字
读音[è][yān]
注音ㄜˋ|ㄧㄢˉ
部首[门]  门字旁
笔画总笔画:11 部外:8
异体字
字形结构半包围结构
繁体字形
统一编码基本区 U+960F
其它编码五笔:uywu 仓颉:lsysy 郑码:tlot 四角:37233
笔顺编码42541533444
笔顺笔画丶丨フ丶一フノノ丶丶丶
笔顺名称 点 竖 横折钩 点 横 横折钩 撇 撇 捺 点 点

“阏”字的意思

[è]

1.堵塞。

2.闸板。

[yān]

汉代匈奴称君主的正妻。

“阏”字的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閼)

è ㄜˋ

 ◎ 壅塞:阏塞。阏积。阏绝(遏止,禁绝)。

其它字义

(閼)

yān ㄧㄢˉ

 ◎ 〔阏氏〕汉代匈奴称君主的正妻。

英语

block, obstruct, stop up

德语 absperren, aufhören

“与”字共有3个读音: [yǔ]   [yù]   [yú]  

与

汉字
读音[yǔ][yù][yú]
注音ㄩˇ|ㄩˋ|ㄩˋ
部首[一]  一字旁
笔画总笔画:3 部外:2
异体字 與 ???? ????
字形结构独体字
繁体字形
统一编码基本区 U+4E0E
其它编码五笔:gngd 仓颉:ysm 郑码:aza 四角:21127
笔顺编码151
笔顺笔画一フ一
笔顺名称 横 竖折折钩 横

“与”字的意思

[yǔ]

1.给:赠与。与人方便。信件已交与本人。

2.交往:相与。与国(友邦)。

3.赞许;赞助:与人为善。

4.等待:岁不我与(时光不等人)。

5.姓。

6.跟;向:与虎谋皮。与困难作斗争。

7.和:工业与农业。批评与自我批评。

[yù]

参与:与会。

[yú]

同“欤”。

“与”字的基本解释

(與)

yǔ ㄩˇ

给:赠与。与人方便。 交往,友好:相与。与国(相互交好的国家)。 赞助,赞许:与人为善。 〈书〉等待:时不我与。 〈连〉和:我与你。山与水。 〈介〉跟;向:与虎谋皮。生死与共。

(與)

yù ㄩˋ

参加:参与。与会。

(與)

yú ㄩˋ

同“欤”。

英语 and; with; to; for; give, grant

德语 mit, und

词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