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即赤芾。
⒉ 即赤绶。
⒈ 即赤芾。参见“赤芾”。
引《易·困》:“九五,劓刖,困于赤紱。”
高亨 注:“赤紱,赤色之蔽膝,大夫所服,此赤紱象徵服赤紱之大夫。”
《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愚顽之质,加以固病,诚羞负乘,辱污辅将之位,将被诗人‘三百赤紱’之刺。”
李贤 注:“赤紱,大夫之服也。”
⒉ 即赤绶。参见“赤綬”。
引《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天子使 魏公 位在诸王侯上,改授金璽、赤紱、远游冠。”
唐 白居易 《戊申岁暮咏怀诗》之二:“紫泥丹笔皆经手,赤紱金章尽到身。”
“赤”字共有1个读音: [chì]
汉字 | 赤 |
---|---|
读音 | [chì] |
注音 | ㄔˋ |
部首 | [赤] 赤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7 部外:0 |
异体字 | 灻 烾 ???? ???? ???? |
字形结构 | 独体字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8D64 |
其它编码 | 五笔:fou 仓颉:glnc 郑码:bno 四角:40231 |
笔顺编码 | 1213234 |
笔顺笔画 | 一丨一ノ丨ノ丶 |
笔顺名称 | 横 竖 横 撇 竖钩 撇 点 |
1.比朱红稍浅的颜色。
2.泛指红色:赤小豆。面红耳赤。
3.象征革命,表示用鲜血争取自由:赤卫队。
4.忠诚:赤胆。赤诚。
5.光着;露着(身体):赤脚。赤膊。
6.空:赤手空拳。
7.指赤金:金无足赤。
8.姓。
赤
chì ㄔˋ
红色,比朱色稍暗的颜色:赤血。赤字。 真诚,忠诚:赤诚(极其真诚)。赤忱。赤子(纯洁无暇的初生婴儿,古代亦指百姓)。赤胆忠心。 空无所有:赤手空拳。赤地千里。 裸露:赤脚(光脚)。英语 red; communist, 'red'; bare
德语 nackt, unbekleidet ,rot, feuerrot, scharlachrot
“绂”字共有1个读音: [fú]
汉字 | 绂 |
---|---|
读音 | [fú] |
注音 | ㄈㄨˊ |
部首 | [纟] 绞丝旁 |
笔画 | 总笔画:8 部外:5 |
异体字 | 紱 ???? ????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繁体字形 | 紱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7EC2 |
其它编码 | 五笔:xdcy 仓颉:vmike 郑码:zgxs 四角:23147 |
笔顺编码 | 55113544 |
笔顺笔画 | フフ一一ノフ丶丶 |
笔顺名称 | 撇折 撇折 提 横 撇 横撇/横钩 捺 点 |
1.古代系印章的丝绳。
2.同“黻”(fú)。
绂
(紱)
fú ㄈㄨˊ
古代系(jì)印纽的丝绳,亦指官印:印绂。玺绂。 同“黻”。英语 ribbon or cord used attach ornaments
德语 Schärpe, Schieberahmen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