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众盛貌。
⒉ 《三国志·魏志·崔琰传》:“与训书曰:'省表,事佳耳!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有白琰此书傲世怨谤者,太祖怒曰:谚言'生女耳','耳'非佳语。'会当有变时',意指不逊。于是罚琰为徒隶。”后因以“耳耳”表示有所不足之辞,犹言罢了罢了。
⒊ 挺拔貌。
⒈ 众盛貌。
引《诗·鲁颂·閟宫》:“龙旂承祀,六轡耳耳。”
毛 传:“耳耳然,至盛也。”
明 宋濂 《拟晋武帝武功颂》:“皇华载遣,六轡耳耳。”
⒉ 后因以“耳耳”表示有所不足之辞,犹言罢了罢了。
引《三国志·魏志·崔琰传》:“与 训 书曰:‘省表,事佳耳!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有白 琰 此书傲世怨谤者, 太祖 怒曰:谚言‘生女耳’,‘耳’非佳语。‘会当有变时’,意指不逊。於是罚 琰 为徒隶。”
宋 苏轼 《叶涛致远见和二诗复次其韵》之一:“平生无一女,谁復嘆耳耳。”
元 柯芝 《耳耳》诗:“耳耳非佳语,陆陆难为颜。”
⒊ 挺拔貌。
引宋 梅尧臣 《得馀干李尉书录示唐人干越亭诗因以寄题》诗:“南斗戛湖波不起,长刀剡峯碧耳耳。”
⒈ 尔尔,盛多的样子。
引《诗经·鲁颂·閟宫》:「龙旗承祀,六辔耳耳。」
⒉ 挺立的样子。
引宋·梅尧臣〈得余干李尉书录示唐人于越亭诗因以寄题〉:「南斗戛湖波不起,长刀剡峰碧耳耳。」
⒊ 不满足的语词,相当于如此、而已。
例如:「素闻他胆识过人,今见不过耳耳。」
“耳”字共有1个读音: [ěr]
汉字 | 耳 |
---|---|
读音 | [ěr] |
注音 | ㄦˇ |
部首 | [耳] 耳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6 部外:0 |
异体字 | |
字形结构 | 独体字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8033 |
其它编码 | 五笔:bghg 仓颉:sj 郑码:ce 四角:10400 |
笔顺编码 | 122111 |
笔顺笔画 | 一丨丨一一一 |
笔顺名称 | 横 竖 竖 横 横 横 |
1.耳朵:耳聋眼花。耳闻目睹。
2.形状像耳朵的东西:木耳。银耳。
3.位置在两旁的:耳房。耳门。
4.姓。
5.而已;罢了:想当然耳。技止此耳。
基本字义
耳
ěr ㄦˇ
听觉和平衡感觉的器官(通称“耳朵”):耳背(bèi)。耳垂。耳鬓厮磨(mó)。耳穴。耳聪目明。耳濡目染。像耳朵的东西:木耳。银耳。像耳朵一样分列两旁的东西:耳房。鼎耳。听说:耳闻。耳软。耳顺(指年至六十,听到别人的话,就能知道他的微妙的意思,后指人六十岁)。文言助词,而已,罢了:想当然耳。文言语气词(大致同“矣”):“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英语 ear; merely, only; handle
德语 Ohr,Radikal Nr. 128 = Ohr (Sprachw)
“耳”字共有1个读音: [ěr]
汉字 | 耳 |
---|---|
读音 | [ěr] |
注音 | ㄦˇ |
部首 | [耳] 耳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6 部外:0 |
异体字 | |
字形结构 | 独体字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8033 |
其它编码 | 五笔:bghg 仓颉:sj 郑码:ce 四角:10400 |
笔顺编码 | 122111 |
笔顺笔画 | 一丨丨一一一 |
笔顺名称 | 横 竖 竖 横 横 横 |
1.耳朵:耳聋眼花。耳闻目睹。
2.形状像耳朵的东西:木耳。银耳。
3.位置在两旁的:耳房。耳门。
4.姓。
5.而已;罢了:想当然耳。技止此耳。
基本字义
耳
ěr ㄦˇ
听觉和平衡感觉的器官(通称“耳朵”):耳背(bèi)。耳垂。耳鬓厮磨(mó)。耳穴。耳聪目明。耳濡目染。像耳朵的东西:木耳。银耳。像耳朵一样分列两旁的东西:耳房。鼎耳。听说:耳闻。耳软。耳顺(指年至六十,听到别人的话,就能知道他的微妙的意思,后指人六十岁)。文言助词,而已,罢了:想当然耳。文言语气词(大致同“矣”):“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英语 ear; merely, only; handle
德语 Ohr,Radikal Nr. 128 = Ohr (Sprach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