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班簿的意思

bān

班簿


拼音bān bù
注音ㄅㄢ ㄅㄨˋ

词语解释

班簿[ bān bù ]

⒈  在朝职官名册。

引证解释

⒈  在朝职官名册。

《新唐书·郑綮传》:“昭宗 意其有所藴未尽,因有司上班簿,遂署其侧曰:‘可礼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资治通鉴·唐昭宗乾宁元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班簿,著在朝者姓名。”
《宋史·职官志三》:“﹝吏部侍郎﹞视朝则执文武班簿对立,以待顾问。”
宋 曾巩 《本朝政要策·考课》:“雍熙 间,上尝閲班簿,欲择用人,而患不能徧知羣下之材,始詔 德驤 以羣臣功过之迹,引与俱对。”

“班”字共有1个读音: [bān]  

班

汉字
读音[bān]
注音ㄅㄢ
部首[王]  王字旁
笔画总笔画:10 部外:6
异体字 ???? ???? ???? ????
字形结构左中右结构
统一编码基本区 U+73ED
其它编码五笔:gytg 仓颉:mgilg 郑码:cuc 四角:11114
笔顺编码1121431121
笔顺笔画一一丨一丶ノ一一丨一
笔顺名称 横 横 竖 提 点 撇 横 横 竖 横

“班”字的意思

1.为了工作或学习等目的而编成的组织:大班。作业班。进修班。

2.指一天之内的一段工作时间:上班。晚班儿。值班。日夜三班。

3.军队编制的基层单位,隶属于排。

4.旧指戏班,也用于剧团的名称:班规。搭班。三庆班。

5.a)用于人群:这班姑娘真有干劲。b)用于定时开行的交通运输工具:你搭下一班飞机走吧。公共汽车每隔四分钟就有一班。

6.按排定的时间开行的:班车。班机。

7.调回或调动(军队):班师。

8.姓。

“班”字的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bān ㄅㄢˉ

一群人按次序排成的行列:排班。按部就班。工作或学习的组织:班组。班级。班长。班主任。领班。军队编制中的基层单位,在“排”以下。工作按时间分成的段落,亦指工作场所:早班。下班。值班。班房。定时开行(xíng)的:班车。班机。班期。量词(a.用于人群,如“这班人真能干”;b.用于定时开行的交通运输工具,如“他搭下一班飞机走”)。调回或调动(军队):班师。班兵。古同“斑”,杂色。姓。

英语 class, group, grade; squad; job

德语 Schulklasse, Gruppe, Team

“簿”字共有2个读音: [bù]   [bó]  

簿

汉字簿
读音[bù][bó]
注音ㄅㄨˋ|ㄅㄛˊ
部首[竹]  竹字旁
笔画总笔画:19 部外:13
异体字 箔 薄
字形结构上下结构
统一编码基本区 U+7C3F
其它编码五笔:tigf|tisf 仓颉:heii 郑码:mvfd 四角:88142
笔顺编码3143144411251124124
笔顺笔画ノ一丶ノ一丶丶丶一一丨フ一一丨丶一丨丶
笔顺名称 撇 横 点 撇 横 点 点 点 提 横 竖 横折 横 横 竖 点 横 竖钩 点

“簿”字的意思

[bù]

1.本子,册籍:簿册。簿记。簿籍。簿录。

2.古代称公文、案卷:对簿公堂。

3.古代的仪仗侍从:簿伍。卤簿(古代帝王、后妃、王公大臣外出时的仪仗队。次序排列严格并明文著之于簿籍)。

4.笏。

[bó]

古同“箔”,养蚕席。

“簿”字的基本解释

簿

bù ㄅㄨˋ

本子,册籍:簿册。簿记。簿籍。簿录。 古代称公文、案卷:对簿公堂。 古代的仪仗侍从:簿伍。卤簿(古代帝王、后妃、王公大臣外出时的仪仗队。次序排列严格并明文著之于簿籍)。 笏。

簿

bó ㄅㄛˊ

同“箔”,养蚕席。

英语 register, account book, notebook

德语 Heft (S)​,Register (S)

词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