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谓作诗在声律上应当避忌的八种弊病。南齐永明中沈约等倡声病说,至唐始有八病的名目,宋人更加以发挥。八病为: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平头指五言诗第一字、第二字不得与第六字、第七字同声(同平、上、去、入)。一说,句首二字不得并是平声。上尾指第五字不得与第十字同声(连韵者可不论)。蜂腰指五言诗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言两头粗,中间细,有似蜂腰。鹤膝指第五字不得与第十五字同声,言两头细,中间粗,有似鹤膝(近人从宋蔡宽夫说,以为五字中首尾皆浊音而中一字清者为蜂腰,首尾皆清音而中一字浊者为鹤膝)。
⒉ 大韵指五言诗如以“新”为韵,上九字中不得更着“人”、“津”、“邻”、“身”、“陈”等字(即与韵相犯)。小韵指除韵以外而有迭相犯者(即九字之间互犯)。旁纽一名大纽,即五字句中有“月”字,不得更着“鱼”、“元”、“阮”、“愿”等与“月”字同声纽的字。正纽一名小纽,即以“壬”、“衽”、“任”、“入”为一纽,五言一句中已有“壬”字,不得更着“衽”、“任”、“入”字,致犯四声相纽之病,八病说原为研讨声韵和协变化,对律诗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其弊病在于刻意追求形式,雕琢繁琐,反而束缚了诗歌内容的表达。参阅宋梅尧臣《续金针诗格》、清纪昀《沈氏四声考》下。
⒈ 谓作诗在声律上应当避忌的八种弊病。 南 齐 永明 中 沉约 等倡声病说,至 唐 始有八病的名目, 宋 人更加以发挥。八病为: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平头指五言诗第一字、第二字不得与第六字、第七字同声(同平、上、去、入)。一说,句首二字不得并是平声。上尾指第五字不得与第十字同声(连韵者可不论)。蜂腰指五言诗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言两头粗,中间细,有似蜂腰。鹤膝指第五字不得与第十五字同声,言两头细,中间粗,有似鹤膝(近人从 宋 蔡宽夫 说,以为五字中首尾皆浊音而中一字清者为蜂腰,首尾皆清音而中一字浊者为鹤膝)。大韵指五言诗如以“新”为韵,上九字中不得更著“人”、“津”、“邻”、“身”、“陈”等字(即与韵相犯)。小韵指除韵以外而有迭相犯者(即九字之间互犯)。旁纽一名大纽,即五字句中有“月”字,不得更著“鱼”、“元”、“阮”、“愿”等与“月”字同声纽的字。正纽一名小纽,即以“壬”、“衽”、“任”、“入”为一纽,五言一句中已有“壬”字,不得更著“衽”、“任”、“入”字,致犯四声相纽之病,八病说原为研讨声韵和协变化,对律诗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其弊病在于刻意追求形式,雕琢繁琐,反而束缚了诗歌内容的表达。参阅 宋 梅尧臣 《续金针诗格》、 清 纪昀 《沉氏四声考》下。
⒈ 诗文声律上的八种弊病,为南朝梁沈约等人提出。八病通常指五言诗在句子音律配合上有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等八种缺失。
“病”字共有1个读音: [bìng]
汉字 | 病 |
---|---|
读音 | [bìng] |
注音 | ㄅㄧㄥˋ |
部首 | [疒] 病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10 部外:5 |
异体字 | ???? ???? ???? |
字形结构 | 半包围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75C5 |
其它编码 | 五笔:ugmw 仓颉:kmob 郑码:ta 四角:00127 |
笔顺编码 | 4134112534 |
笔顺笔画 | 丶一ノ丶一一丨フノ丶 |
笔顺名称 | 点 横 撇 点 提 横 竖 横折钩 撇 点 |
1.生理上或心理上发生的不正常的状态:疾病。心脏病。他的病已经好了。
2.生理上或心理上发生不正常状态:他着了凉,病了三天。
3.害处;私弊:弊病。
4.缺点;错误:语病。通病。
5.祸害;损害:祸国病民。
6.责备;不满:诟病。为世所病。
基本字义
病
bìng ㄅㄧㄥˋ
生物体发生不健康的现象:疾病。病症。病例。病痛。病情。病源。病愈。病变。病危。病逝。病榻。病残。缺点,错误:语病。通病。弊病。损害,祸害:祸国病民。不满,责备:诟病。烦躁,担忧:“郑人病之”。英语 illness, sickness, disease
德语 Fehler, Mangel, Defekt (S, Tech),Krankheit, Beschwerde, Erkrankung (S, Med),sich erkranken (V),krank sein (Ad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