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拯救。
⒈ 拯救。
引《三国志·魏志·刘放传》:“惟 曹公 能拔拯危乱,翼戴天子,奉辞伐罪,所向必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乐仲》:“有童子方八九岁,丐食肆中,貌不类乞儿。细詰之,则被逐於继母。心怜之。儿依依左右,苦求拔拯, 仲 遂携与俱归。”
“拯”字共有1个读音: [zhěng]
汉字 | 拯 |
---|---|
读音 | [zhěng] |
注音 | ㄓㄥˇ |
部首 | [扌] 提手旁 |
笔画 | 总笔画:9 部外:6 |
异体字 | 丞 承 抍 撜 氶 ???? ???? ????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62EF |
其它编码 | 五笔:rbig 仓颉:qnem 郑码:dxka 四角:57019 |
笔顺编码 | 121525341 |
笔顺笔画 | 一丨一フ丨フノ丶一 |
笔顺名称 | 横 竖钩 提 横撇/横钩 竖钩 横撇/横钩 撇 捺 横 |
救:拯救。拯民于水火之中。
基本字义
拯
zhěng ㄓㄥˇ
◎ 援救,救助:拯救。拯饥。拯弊(救正弊病)。拯民于水火之中。
英语 help, save, aid; lift, raise
德语 j-n erretten, j-n erlösen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