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古代官署前拦挡行人的栅栏,用木条交叉制成。
英stockade;
⒈ 用木条交叉制成的栅栏,置于官署前遮拦人马。又称行马。
引《周礼·天官·掌舍》:“掌王之会同之舍,设梐枑再重。”
郑玄 注引 杜子春 曰:“梐枑,谓行马。”
唐 元稹 《梦游春七十韵》:“石压破栏干,门摧旧梐枑。”
章炳麟 《訄书·经武》:“夫家有梐枑,而国有甲兵,非大同之世,则莫是先矣。”
⒈ 用木头交互制成的障碍物。古代多置于官署前,用以遮拦行人。
引《周礼·天官·掌舍》:「掌舍,掌王之会同之舍,设梐枑再重。」
“梐”字共有1个读音: [bì]
汉字 | 梐 |
---|---|
读音 | [bì] |
注音 | ㄅㄧˋ |
部首 | [木] 木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11 部外:7 |
异体字 | 㯇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6890 |
其它编码 | 五笔:sxxf 仓颉:dppg 郑码:frrb 四角:42914 |
笔顺编码 | 12341535121 |
笔顺笔画 | 一丨ノ丶一フノフ一丨一 |
笔顺名称 | 横 竖 撇 点 横 竖提 撇 竖弯钩 横 竖 横 |
〔梐枑〕古代军队和官署等在门前设置的阻挡敌人或行人的器具。
基本字义
梐
bì ㄅㄧˋ
〔梐枑(hù)〕行马,古代官府门前阻拦人马通行的木架子,如“设梐梐再重。”牢笼。英语 fence
德语 Militärgefängnis, Einpfählung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