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春秋时,齐国发生内乱,公子小白流亡于莒,返国后登君位,是为桓公。又战国时齐闵王遇杀,其子法章变姓名,为莒太史家庸夫。太史敫女怜之,常给其衣食。法章终被立为襄王。后因称往昔受厄遭困为“在莒”。
⒈ 春秋 时, 齐国 发生内乱, 公子小白 流亡于 莒,返国后登君位,是为 桓公。又 战国 时 齐闵王 遇杀,其子 法章 变姓名,为 莒 太史家庸夫。 太史敫 女怜之,常给其衣食。 法章 终被立为 襄王。后因称往昔受厄遭困为“在莒”。
引宋 虞俦 《卧病枕上再用韵》之二:“飘然儻随归田赋,食蘖毋忘在 莒 时。”
清 钱谦益 《送何士龙南归》诗:“人生如嗜味,患难宜饱尝。阨 陈 良亦乐,在 莒 安可忘。”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十三:“同治 三、四年, 皖南 到处食人……今兵事大定,年穀屡丰,愿有位者无忘在 莒 也。”
⒈ 春秋时,齐桓公曾流亡莒城,后立为君主,鲍叔牙向他敬酒说:「祝吾君无忘其出而在莒也。」见汉·刘向《新序·卷四·杂事》。后用以勉励人不要忘记颠沛流离的日子,要记取教训,奋发图强。
引宋·虞俦〈卧病枕上再用韵〉:「飘然傥遂归田赋,食蘖毋忘在莒时。」
“在”字共有1个读音: [zài]
汉字 | 在 |
---|---|
读音 | [zài] |
注音 | ㄗㄞˋ |
部首 | [土] 提土旁 |
笔画 | 总笔画:6 部外:3 |
异体字 | 扗 ???? ???? ???? ???? |
字形结构 | 半包围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5728 |
其它编码 | 五笔:dhfd 仓颉:klg 郑码:gdib 四角:40214 |
笔顺编码 | 132121 |
笔顺笔画 | 一ノ丨一丨一 |
笔顺名称 | 横 撇 竖 横 竖 横 |
1.存在;生存:精神永在。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父母都在。
2.表示人或事物的位置:我今天晚上不在厂里。你的钢笔在桌子上呢。
3.留在:在职。在位。
4.参加(某团体);属于(某团体):在党。在组织。
5.在于;决定于:事在人为。学习好,主要在自己努力。
6.“在”和“所”连用,表示强调,下面多连“不”:在所不辞。在所不惜。在所不计。在所难免。
7.表示时间、处所、范围、条件等:事情发生在去年。在礼堂开会。这件事在方式上还可以研究。在他的帮助下,我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8.正在:风在刮,雨在下。姐姐在做功课。
基本字义
在
zài ㄗㄞˋ
存,居:存在。健在。青春长在。存留于某地点:在家。在职。在位。关于某方面,指出着重点:在于(a.指出事物的本质所在,或指出事物以什么为内容;b.决定于)。在乎。事在人为。表示动作的进行:他在种地。介词,表示事情的时间、地点、情形、范围等:在逃。在望。在握。在理。在朝(cháo )。在野。在世。和“所”连用,表示强调:在所不辞。无所不在。英语 be at, in, on; consist in, rest
德语 sich befinden in, an, auf, bei (V),Partikel (gerade ablaufende Handlung)
“莒”字共有1个读音: [jǔ]
汉字 | 莒 |
---|---|
读音 | [jǔ] |
注音 | ㄐㄩˇ |
部首 | [艹] 草字头 |
笔画 | 总笔画:9 部外:6 |
异体字 | |
字形结构 | 上下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8392 |
其它编码 | 五笔:akkf 仓颉:trhr 郑码:ejj 四角:44606 |
笔顺编码 | 122251251 |
笔顺笔画 | 一丨丨丨フ一丨フ一 |
笔顺名称 | 横 竖 竖 竖 横折 横 竖 横折 横 |
1.莒县,地名。在山东。
2.周朝国名。在今山东莒县。
基本字义
莒
jǔ ㄐㄩˇ
古代对“芋”的别称。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山东省莒县一带。英语 hemp-like plant; taro; herb
德语 Ju (Eig, F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