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明察。引申为苛求。
⒈ 明察。引申为苛求。
引《三国志·魏志·袁涣传》:“不为皦察之行,然时人服其清。”
晋 孙绰 《太傅褚褒碑》:“含章内映,而不运皦察之明;玄识沉通,而不以浮藻曜物。”
《北史·辛绍先传》:“为政不甚皦察,举其大纲而已。”
《新唐书·杜佑传》:“天性精於吏职,为治不皦察,数斡计赋,相民利病而上下之,议者称 佑 治行无缺。”
“皦”字共有1个读音: [jiǎo]
汉字 | 皦 |
---|---|
读音 | [jiǎo] |
注音 | ㄐㄧㄠˇ |
部首 | [白] 白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18 部外:13 |
异体字 | 皎 曒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76A6 |
其它编码 | 五笔:rryt 仓颉:hahsk 郑码:nksm 四角:28640 |
笔顺编码 | 325113251141533134 |
笔顺笔画 | ノ丨フ一一ノ丨フ一一丶一フノノ一ノ丶 |
笔顺名称 | 撇 竖 横折 横 横 撇 竖 横折 横 横 点 横 横折钩 撇 撇 横 撇 捺 |
1.(珠玉)纯白;明亮。
2.清白;清晰。
3.姓。
基本字义
皦
jiǎo ㄐㄧㄠˇ
古同“皎”,洁白,明亮。玉石洁白的样子。分明;清晰:“瓜分之形,皦如泰山。”清白:“恢(人名)独皦然不污于法。”姓。英语 bright white; bright, clear
德语 hell, k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