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即痔漏。
⒈ 即痔漏。参见“痔漏”。
引晋 王羲之 《鹰嘴帖》:“鹰嘴爪炙入麝香,煎酥,酒一盏服之,治痔瘻有验。”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百病主治药上·石燕》:“治肠风痔瘻年久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百病主治药上·虎胫骨》:“痔瘻脱肛,蜜炙丸服。”
⒈ 痔疮溃烂经久不愈的病。
引《全晋文·王羲之·杂帖五》:「鹰嘴爪炙入麝香,煎酥酒一盏服之,治痔瘘,有验。」
“痔”字共有1个读音: [zhì]
汉字 | 痔 |
---|---|
读音 | [zhì] |
注音 | ㄓˋ |
部首 | [疒] 病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11 部外:6 |
异体字 | ???? ???? |
字形结构 | 半包围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75D4 |
其它编码 | 五笔:uffi 仓颉:kgdi 郑码:tbds 四角:00141 |
笔顺编码 | 41341121124 |
笔顺笔画 | 丶一ノ丶一一丨一一丨丶 |
笔顺名称 | 点 横 撇 点 提 横 竖 横 横 竖钩 点 |
痔疮,一种常见的肛管疾病。由直肠下端或肛管的静脉曲张所造成,经常便秘者易得此病。分内痔、外痔和混合痔。症状是排便后滴鲜血,局部疼痛或有肿物由肛门突出等。
基本字义
痔
zhì ㄓˋ
◎ 肛门因血行障碍而引起的一种病:痔疮。痔瘘(肛瘘的通称)。
英语 hemorrhoids, piles
德语 schichtet
“瘘”字共有1个读音: [lòu]
汉字 | 瘘 |
---|---|
读音 | [lòu] |
注音 | ㄌㄡˋ |
部首 | [疒] 病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14 部外:9 |
异体字 | 瘻 瘺 ???? |
字形结构 | 半包围结构 |
繁体字形 | 瘺瘻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7618 |
其它编码 | 五笔:uovd 仓颉:kfdv 郑码:tuzm 四角:00144 |
笔顺编码 | 41341431234531 |
笔顺笔画 | 丶一ノ丶一丶ノ一丨ノ丶フノ一 |
笔顺名称 | 点 横 撇 点 提 点 撇 横 竖 撇 捺 撇点 撇 横 |
1.人和动物体内发生脓肿时生成的管子,也有手术后安装的,管子的开口或在皮肤表面,或与其他内脏相通,病灶内的分泌物等可以从这里流出来:肛瘘。膀胱阴道瘘。也叫瘘管。
2.瘰疬。
基本字义
瘘
(瘻)
lòu ㄌㄡˋ
〔瘘管〕身体内因发生病变而向外溃破所形成的管道,病灶里的分泌物由此流出。 中医指颈部生疮,久而不愈,常出浓水。英语 fistula, sore, ulcer, goiter
德语 Fistel (S),Fistel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