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系印纽的红带子。亦借指官印。
⒈ 系印纽的红带子。亦借指官印。
引《晋书·文苑传·王沉》:“前贤有解韦索而佩朱韍,舍徒担而乘丹轂。”
宋 梅尧臣 《彦国通判绛州》诗:“且作朱韍行,聊能发光耀。”
“韨”字共有1个读音: [fú]
汉字 | 韨 |
---|---|
读音 | [fú] |
注音 | ㄈㄨˊ |
部首 | [韦] 韦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9 部外:5 |
异体字 | 巿 袚 韍 ????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繁体字形 | 韍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97E8 |
其它编码 | 五笔:fnhc|fnhy 仓颉:qsike 郑码:bixs 四角:53047 |
笔顺编码 | 115213544 |
笔顺笔画 | 一一フ丨一ノフ丶丶 |
笔顺名称 | 横 横 横折钩 竖 横 撇 横撇/横钩 捺 点 |
1.古代祭服前面的护膝围裙,用熟皮做成。
2.古代系玺印的丝绳。
韨
(韍)
fú ㄈㄨˊ
古代祭服的蔽膝:“服天子韨冕”。英语 a leather knee-pad worn during sacrifices
德语 Knieschützer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