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草木丛杂。形容荒凉的景象。指丛杂的草木。烦琐累赘。梗塞,阻碍。自谦之词。比喻微贱,草味。荒废,衰微。
⒈ 草木丛杂。形容荒凉的景象。
引《后汉书·荀彧传》:“今鑾驾旋軫, 东京 榛芜,义士有存本之思,兆人怀感旧之哀。”
唐 王勃 《梓州飞乌县白鹤寺碑》:“林院榛芜,轩堂委寂。”
明 吾丘瑞 《运甓记·剪发延宾》:“叹 洛阳 倾圮榛芜,痛圣驾蒙尘骄虏。”
⒉ 指丛杂的草木。
引唐 元季川 《山中晚兴》诗:“华叶随风扬,珍条杂榛芜。”
徐特立 《公园设立管见》:“更用园丁数人,辟治当道的榛芜,及清洁林中道路,保护林中树木。”
⒊ 烦琐累赘。
引唐 刘知几 《史通·烦省》:“夫论史之烦省者,但当要其事有妄载,苦於榛芜,言有闕书,伤於简略,斯则可以。”
唐 刘知几 《史通·点烦》:“观 子长 此言,实有深鉴。其自撰《史记》,榛芜若此,岂所谓非言之难而行之难乎?”
⒋ 梗塞,阻碍。
引唐 杜甫 《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诗:“飘零迷哭处,天地日榛芜。”
仇兆鳌 注:“榛芜,言道路梗塞。”
清 顾炎武 《将有远行作时犹全越(月)》诗:“长叹天地间,人区日榛芜。出门多蛇虎,局促守一隅。”
⒌ 荒废,衰微。
引明 张煌言 《乡荐经义·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抑自父兄之教不先,而孝弟其榛芜矣。”
清 侯方域 《书彭西园集后》:“其负盛名时,诗道榛芜,无人足以共切磨者。”
⒍ 自谦之词。比喻微贱,草味。
引唐 杜甫 《赠韦左丞丈济》诗:“君能微感激,亦足慰榛芜。”
元 柳贯 《三月十日观南安赵使君所藏书画古器物》诗:“南唐 常侍六书学,凌轢 斯 邈 开榛芜。”
⒈ 杂草丛生。
引晋·潘尼〈火赋〉:「榛芜既除,九野谧清。」
唐·王勃〈梓州飞乌县·白鹤寺碑〉:「林院榛芜,轩堂委寂。」
⒉ 繁冗杂乱。
引唐·刘知几《史通·卷九·烦省》:「夫论史之烦省者,但当要其事有妄载,苦于榛芜,言有阙书,伤于简略,斯则可矣。」
⒊ 自谦之词。
引唐·杜甫〈赠韦左丞丈济〉诗:「君能微感激,亦足慰榛芜。」
元·柳贯〈三月十日观南安赵使君所藏书画古器物〉诗:「南唐常侍六书学,凌轹斯邈开榛芜。」
“榛”字共有1个读音: [zhēn]
汉字 | 榛 |
---|---|
读音 | [zhēn] |
注音 | ㄓㄣ |
部首 | [木] 木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14 部外:10 |
异体字 | 㰉 樼 ???? ???? ???? ???? ???? ????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699B |
其它编码 | 五笔:sdwt 仓颉:dqkd 郑码:fcmf 四角:45994 |
笔顺编码 | 12341113431234 |
笔顺笔画 | 一丨ノ丶一一一ノ丶ノ一丨ノ丶 |
笔顺名称 | 横 竖 撇 点 横 横 横 撇 捺 撇 横 竖 撇 点 |
1.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叶子圆形或倒卵形,雄花黄褐色,雌花鲜红色,坚果球形。果仁可以吃,也可榨油。
2.这种植物的果实。‖通称榛子。
基本字义
榛
zhēn ㄓㄣˉ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结球形坚果,称“榛子”,果仁可食。木材可做器物。丛杂的草木:榛芜。莽榛。榛薄(草木丛生的地方,引申为指幽僻的地方)。英语 hazelnut; thicket, underbrush
德语 Hasel, Haselnuss (lat: Corylus, ein Pflanzengattung) (Eig, Bio)
“芜”字共有1个读音: [wú]
汉字 | 芜 |
---|---|
读音 | [wú] |
注音 | ㄨˊ |
部首 | [艹] 草字头 |
笔画 | 总笔画:7 部外:4 |
异体字 | 蕪 |
字形结构 | 上下结构 |
繁体字形 | 蕪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829C |
其它编码 | 五笔:afqb 仓颉:tmku 郑码:eagr 四角:44412 |
笔顺编码 | 1221135 |
笔顺笔画 | 一丨丨一一ノフ |
笔顺名称 | 横 竖 竖 横 横 撇 竖弯钩 |
1.草长得多而乱:荒芜。
2.乱草丛生的地方:平芜(草木丛生的原野)。
3.比喻杂乱(多指文辞):繁芜。
基本字义
芜
(蕪)
wú ㄨˊ
草长得杂乱:荒芜。芜城(田地荒芜长满乱草的旧城)。乱草丛生的地方:平芜。喻杂乱(多指文辞):芜杂(杂乱,没有条理)。芜词。芜劣(杂乱拙劣)。英语 luxurious growth of weeds
德语 (English: overgrown with weeds) ,ödland, brac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