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亦作“碪礩”。
⒉ 古代斩首或腰斩用的垫板。
⒈ 亦作“碪礩”。古代斩首或腰斩用的垫板。
引宋 欧阳修 《蔡州再乞致仕第二表》:“将再干於冕旒,宜先伏於砧鑕。”
金 高宪 《长城》诗:“祖龙 跋扈侈心开,牛豕生民付碪礩。”
⒈ 一种古时的刑具。斩首或腰斩时,人伏卧于其上受刑。
引宋·欧阳修〈蔡州再乞致仕第二表〉:「将再干于冕旒,宜先伏于砧锧。」
“锧”字共有1个读音: [zhì]
汉字 | 锧 |
---|---|
读音 | [zhì] |
注音 | ㄓˋ |
部首 | [钅] 金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13 部外:8 |
异体字 | 鑕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繁体字形 | 鑕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9527 |
其它编码 | 五笔:qrfm 仓颉:ophjo 郑码:ppel 四角:82782 |
笔顺编码 | 3111533122534 |
笔顺笔画 | ノ一一一フノノ一丨丨フノ丶 |
笔顺名称 | 撇 横 横 横 竖提 撇 撇 横 竖 竖 横折 撇 点 |
古代腰斩用的垫座:斧锧。
基本字义
锧
(鑕)
zhì ㄓˋ
◎ 古代腰斩用的垫座:砧锧。
英语 tungsten, wolf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