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亦作“碪杵”。
⒉ 捣衣石和棒槌。亦指捣衣。
⒈ 亦作“碪杵”。捣衣石和棒槌。亦指捣衣。
引南朝 宋 鲍令晖 《题书后寄行人》诗:“砧杵夜不发,高门昼常关。”
唐 韦应物 《登楼寄王卿》诗:“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
宋 苏轼 《九月二十日微雪怀子由弟》诗之二:“短日送寒砧杵急,冷官无事屋庐深。”
元 商衟 《新水令》套曲:“愁闻砧杵敲,倦听宾鸿叫。”
清 纳兰性德 《浪淘沙》词:“野宿近荒城,碪杵无声。”
⒈ 捣衣的垫石与棒槌。
引唐·韩翃〈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诗:「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
宋·苏轼〈九月二十日微雪怀子由弟〉二首之一:「短日送寒砧杵急,冷官无事屋庐深。」
“杵”字共有1个读音: [chǔ]
汉字 | 杵 |
---|---|
读音 | [chǔ] |
注音 | ㄔㄨˇ |
部首 | [木] 木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8 部外:4 |
异体字 |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6775 |
其它编码 | 五笔:stfh 仓颉:doj 郑码:fmed 四角:48940 |
笔顺编码 | 12343112 |
笔顺笔画 | 一丨ノ丶ノ一一丨 |
笔顺名称 | 横 竖 撇 点 撇 横 横 竖 |
1.一头粗一头细的圆木棒,用来在臼里捣粮食等或洗衣服时捶衣服:杵臼。砧杵。
2.用杵捣:杵药。
3.用细长的东西戳或捅:用手指头杵了他一下。拿棍子往里杵一杵。
基本字义
杵
chǔ ㄔㄨˇ
舂米或捶衣的木棒:杵臼。砧杵。杵臼交(旧称互相不嫌贫贱的朋友)。用长形的东西戳:杵了他一拳。英语 pestle; baton used beat cloth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