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哀悼死者的词章、语句。
英elegiac words;
⒈ 亦作“挽辞”。哀悼死者的词章。见“輓辞”。
引《新唐书·承天皇帝倓传》:“泌 为挽词二解,追述 倓 志,命挽士唱。”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下:“帝崩, 李南阳 《永熙挽词》曰:‘朝凭玉几言犹在,夜啟金縢事已非。’时称佳作。”
明 叶盛 《水东日记·玉带生卷》:“刘廷美 主事求作乃翁合葬挽辞。”
“挽”字共有1个读音: [wǎn]
汉字 | 挽 |
---|---|
读音 | [wǎn] |
注音 | ㄨㄢˇ |
部首 | [扌] 提手旁 |
笔画 | 总笔画:10 部外:7 |
异体字 | 輓 鋔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繁体字形 | 輓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633D |
其它编码 | 五笔:rqkq 仓颉:qnau 郑码:drjr 四角:57012 |
笔顺编码 | 1213525135 |
笔顺笔画 | 一丨一ノフ丨フ一ノフ |
笔顺名称 | 横 竖钩 提 撇 横撇/横钩 竖 横折 横 撇 竖弯钩 |
1.拉;牵:挽弓。挽手。挽车。
2.设法使好转或恢复:挽救。挽回。
3.追悼死者:挽歌。挽联。
4.向上卷起:挽起裤脚儿。
5.同“绾”。
基本字义
挽
wǎn ㄨㄢˇ
拉,牵引:挽弓。挽留。设法使局势好转或恢复原状:挽救。力挽狂澜。追悼死人:挽词。挽联。挽幛。古同“晚”,后来的。同“绾”。英语 pull; pull back, draw back
德语 ziehen
“词”字共有1个读音: [cí]
汉字 | 词 |
---|---|
读音 | [cí] |
注音 | ㄘˊ |
部首 | [讠] 言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7 部外:5 |
异体字 | 詞 䛐 ????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繁体字形 | 詞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8BCD |
其它编码 | 五笔:yngk 仓颉:ivsmr 郑码:syaj 四角:37720 |
笔顺编码 | 4551251 |
笔顺笔画 | 丶フフ一丨フ一 |
笔顺名称 | 点 横折提 横折钩 横 竖 横折 横 |
1.(词儿)说话或诗歌、文章、戏剧中的语句:戏词。义正词严。词不达意。他问得我没词儿回答。
2.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和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着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做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
3.语言里最小的、可以自由运用的单位。
基本字义
词
(詞)
cí ㄘˊ
语言里最小的可以独立运用的单位:词汇。词书。词典。词句。词序。词组。 言辞,话语,泛指写诗作文:歌词。演讲词。誓词。词章。词律(文词的声律)。 中国一种诗体(起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本可入乐歌唱,后乐谱失传,只按词牌格律创作):词人。词谱。词牌。词调(diào )。词韵。词曲。英语 words; phrase, expression
德语 Arbeiten, Diktion, klassisches chinesisches Gedicht, Phrasen, Wort (E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