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亦作“瓮虀”。
⒈ 亦作“瓮虀”。瓮装的黄齑(咸菜)。以喻薄禄。 宋 赵与虤 《娱书堂诗话》卷上引作“瓮虀”。
引宋 陆游 《病愈看镜》诗:“三百瓮齏消未尽,不知更着几年还。”
自注:“旧传贫士死,见阴吏,为言当还魂,有三百瓮齏禄料未尽。”
“齑”字共有1个读音: [jī]
汉字 | 齑 |
---|---|
读音 | [jī] |
注音 | ㄐㄧ |
部首 | [齐] 齐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15 部外:9 |
异体字 | 齏 韲 虀 䪠 䪡 䪢 ???? ???? ???? ???? ???? ???? ???? ???? ???? ???? |
字形结构 | 上下结构 |
繁体字形 | 齏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9F51 |
其它编码 | 五笔:ydjj|yjhg 仓颉:yklll 郑码:soka 四角:00224 |
笔顺编码 | 413421112111132 |
笔顺笔画 | 丶一ノ丶丨一一一丨一一一一ノ丨 |
笔顺名称 | 点 横 撇 捺 撇 竖 竖 横 横 横 竖 横 横 横 横 |
1.捣碎的姜、蒜或韭菜的细末。
2.细;碎:齑粉。
基本字义
齑
(齏)
jī ㄐㄧˉ
捣碎的姜、蒜、韭菜等。 细,碎:齑粉。齑音(细碎的声音)。英语 break or smash into pieces, pulverize; hash
德语 Bruchstück, Fragment (S),Gewürz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