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亦作“鞭尸”。
⒉ 《史记·伍子胥列传》:“及吴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后遂以“鞕尸”谓对有深仇大恨的人泄愤的典实。
⒈ 见“鞭尸”。亦作“鞭尸”。参见“鞭墓”。
引《史记·伍子胥列传》:“及 吴 兵入 郢,伍子胥 求 昭王。既不得,乃掘 楚平王 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
后遂以“鞕尸”谓对有深仇大恨的人泄愤的典实。 唐 元稹 《楚歌》之三:“岂料奔 吴 士,鞭尸 郢 市门。”
清 顾炎武 《子胥鞭平王之尸辨》:“而《季布传》亦言:‘此 伍子胥 所以鞭 平王 之墓也,’盖止于鞭墓,而传者甚之以为鞭尸,使后代之人,蔑弃人伦,讐对枯骨。”
⒈ 鞭打尸首以雪恨,或对已死的人做严厉的批评。参见「鞭尸」条。
引《魏书·卷三八·王慧龙传》:「誓愿鞭尸吴市,戮坟江阴。」
“鞭”字共有1个读音: [biān]
汉字 | 鞭 |
---|---|
读音 | [biān] |
注音 | ㄅㄧㄢ |
部首 | [革] 革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18 部外:9 |
异体字 | 卞 鞕 ???? ???? ???? ???? ????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97AD |
其它编码 | 五笔:afwq|afwr 仓颉:tjomk 郑码:eeko 四角:41546 |
笔顺编码 | 122125112321251134 |
笔顺笔画 | 一丨丨一丨フ一一丨ノ丨一丨フ一一ノ丶 |
笔顺名称 | 横 竖 竖 横 竖 横折 横 横 竖 撇 竖 横 竖 横折 横 横 撇 捺 |
1.鞭子:扬鞭。快马加鞭。
2.古代兵器,用铁做成,有节,没有锋刃:钢鞭。竹节鞭。
3.形状细长类似鞭子的东西:教鞭。竹鞭。
4.供食用或药用的某些雄兽的阴茎:鹿鞭。牛鞭。
5.成串的小爆竹,放起来响声连续不断:一挂鞭。放鞭。
6.鞭打:鞭马。掘墓鞭尸。
鞭
biān ㄅㄧㄢˉ
驱使牲畜的用具,柔软像绳子:鞭杆。鞭长莫及。 用鞭子抽打:鞭打。鞭扑。鞭责。鞭策。 形状细长类似鞭子的东西:教鞭。 一种古代兵器,铁制有节,无锋刃:钢鞭。竹节鞭。 编连成串的爆竹:鞭炮。小鞭。英语 whip; whip; string of firecrackers
德语 Peitsche
“尸”字共有1个读音: [shī]
汉字 | 尸 |
---|---|
读音 | [shī] |
注音 | ㄕ |
部首 | [尸] 尸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3 部外:0 |
异体字 | 死 ???? ???? 屍 |
字形结构 | 独体字 |
繁体字形 | 屍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5C38 |
其它编码 | 五笔:nngt 仓颉:s 郑码:xm 四角:77207 |
笔顺编码 | 513 |
笔顺笔画 | フ一ノ |
笔顺名称 | 横折 横 撇 |
1.尸体,人或动物死后的身体。
2.古代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人。
基本字义
尸
shī ㄕˉ
死人的身体:尸体。尸骸。僵尸。借尸还魂。 〔尸位〕空占着职位而不做事,如“尸尸素餐,“尸尸误国”。 古代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人。英语 corpse; to impersonate the dead; to preside; KangXi radical 44
德语 Radikal Nr. 44 = Leichnam, Leiche, Körper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