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鞭笞磔裂。
⒈ 鞭笞磔裂。
引宋 孔平仲 《常甫招客望海亭》诗:“海中百怪所会聚,海马海人并海驴。或如七十之老翁,或如三尺之侏儒。手足口眼莫不见,鞭磔尽作人号呼。”
“鞭”字共有1个读音: [biān]
汉字 | 鞭 |
---|---|
读音 | [biān] |
注音 | ㄅㄧㄢ |
部首 | [革] 革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18 部外:9 |
异体字 | 卞 鞕 ???? ???? ???? ???? ????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97AD |
其它编码 | 五笔:afwq|afwr 仓颉:tjomk 郑码:eeko 四角:41546 |
笔顺编码 | 122125112321251134 |
笔顺笔画 | 一丨丨一丨フ一一丨ノ丨一丨フ一一ノ丶 |
笔顺名称 | 横 竖 竖 横 竖 横折 横 横 竖 撇 竖 横 竖 横折 横 横 撇 捺 |
1.鞭子:扬鞭。快马加鞭。
2.古代兵器,用铁做成,有节,没有锋刃:钢鞭。竹节鞭。
3.形状细长类似鞭子的东西:教鞭。竹鞭。
4.供食用或药用的某些雄兽的阴茎:鹿鞭。牛鞭。
5.成串的小爆竹,放起来响声连续不断:一挂鞭。放鞭。
6.鞭打:鞭马。掘墓鞭尸。
鞭
biān ㄅㄧㄢˉ
驱使牲畜的用具,柔软像绳子:鞭杆。鞭长莫及。 用鞭子抽打:鞭打。鞭扑。鞭责。鞭策。 形状细长类似鞭子的东西:教鞭。 一种古代兵器,铁制有节,无锋刃:钢鞭。竹节鞭。 编连成串的爆竹:鞭炮。小鞭。英语 whip; whip; string of firecrackers
德语 Peitsche
“磔”字共有1个读音: [zhé]
汉字 | 磔 |
---|---|
读音 | [zhé] |
注音 | ㄓㄜˊ |
部首 | [石] 石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15 部外:10 |
异体字 | 矺 ???? ???? ???? ???? ???? ???? 厇 ????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78D4 |
其它编码 | 五笔:dqas|dqgs 仓颉:mrnqd 郑码:grmf 四角:15694 |
笔顺编码 | 132513541521234 |
笔顺笔画 | 一ノ丨フ一ノフ丶一フ丨一丨ノ丶 |
笔顺名称 | 横 撇 竖 横折 横 撇 横撇/横钩 点 横 撇折 竖 横 竖 撇 捺 |
1.古代一种分裂肢体的酷刑。
2.书法用语。指汉字笔画的捺。参见〔永字八法〕
基本字义
磔
zhé ㄓㄜˊ
古代分裂牲体以祭神。古代一种酷刑,把肢体分裂:磔刑。汉字笔形之一,即“捺(nà)”。英语 to dismember, tear apart; downward stroke slanting right
德语 Zerstückelung des Körpers (als Strafe in alten Zeiten) (S, Rechtsw),Zhe-Strich: nach rechts fallender Strich (in chinesischen Schriftzeichen)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