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瓮城的门。亦代指瓮城。
⒈ 瓮城的门。亦代指瓮城。参见“瓮城”。
引《新唐书·张仁愿传》:“初建三城也,不置壅门、曲敌、战格……后 常元楷 代为总管,始筑壅门。”
《资治通鉴·唐中宗景龙二年》:“仁愿 建三城,不置壅门及备守之具。”
胡三省 注:“壅门,即古之悬门也。或曰:门外筑垣以遮壅城门,今之瓮城是也。”
⒈ 用以掩蔽城门的墙垣。
引《新唐书·卷一一一·张仁愿传》:「初建之城也,不置壅门、曲敌、战格。」
《资治通鉴·卷二〇九·唐纪二十五·中宗景龙二年》:「仁愿建三城,不置壅门及备守之具。」
“壅”字共有1个读音: [yōng]
汉字 | 壅 |
---|---|
读音 | [yōng] |
注音 | ㄩㄥ |
部首 | [土] 提土旁 |
笔画 | 总笔画:16 部外:13 |
异体字 | 㙲 㽫 ???? ???? ???? |
字形结构 | 上下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58C5 |
其它编码 | 五笔:yxtf 仓颉:yvgg 郑码:sznb 四角:00104 |
笔顺编码 | 4155332411121121 |
笔顺笔画 | 丶一フフノノ丨丶一一一丨一一丨一 |
笔顺名称 | 点 横 撇折 撇折 撇 撇 竖 点 横 横 横 竖 横 横 竖 横 |
1.堵塞:壅塞。
2.把土或肥料培在植物的根上:壅土。
基本字义
壅
yōng ㄩㄥˉ
堵塞:壅塞(sāi ㄙㄞ)。壅滞。壅蔽。用土或肥料培在植物的根部:壅土。壅肥。英语 to obstruct
德语 pfropfen, zustopf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