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煮野菜。
⒉ 古传孔子弟子曾参因其妻蒸藜不熟而出之。见《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及汉班固《白虎通·谏诤》。后人用以指代妇人的过失或作出妻的典故时多误“藜”为“梨”。
⒈ 煮野菜。
引唐 王维 《积雨辋川庄作》诗:“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餉东菑。”
⒉ 古传 孔子 弟子 曾参 因其妻蒸藜不熟而出之。见《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及 汉 班固 《白虎通·谏诤》。后人用以指代妇人的过失或作出妻的典故时多误“藜”为“梨”。
引明 梅鼎祚 《玉合记·义姤》:“妾方待岁,不止周星。弄管持觴,既免蒸梨之过;称《诗》守《礼》,何来唾井之嫌。”
⒈ 蒸煮藜菜。
引唐·王维〈积雨辋川庄作〉诗:「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⒉ 百姓、民众。也作「烝黎」。
引《晋书·卷六·元帝纪》:「知蒸黎不可以无主,故不得已而临之。」
《资治通鉴·卷二三一·唐纪四十七·德宗兴元元年》:「劳问将士,抚慰蒸藜。」
“蒸”字共有1个读音: [zhēng]
汉字 | 蒸 |
---|---|
读音 | [zhēng] |
注音 | ㄓㄥ |
部首 | [艹] 草字头 |
笔画 | 总笔画:13 部外:10 |
异体字 | ???? 烝 䒱 ???? |
字形结构 | 上中下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84B8 |
其它编码 | 五笔:abio 仓颉:tnef 郑码:exau 四角:44331 |
笔顺编码 | 1225253414444 |
笔顺笔画 | 一丨丨フ丨フノ丶一丶丶丶丶 |
笔顺名称 | 横 竖 竖 横撇/横钩 竖钩 横撇/横钩 撇 捺 横 点 点 点 点 |
1.液体受热转化成气体上升:蒸发。水蒸气。
2.一种烹饪方法。利用沸水的热气使物品变熟、变热:蒸馒头。把冷饭蒸一下儿。
基本字义
蒸
zhēng ㄓㄥˉ
热气上升:蒸汽。蒸腾。蒸发。蒸气(液体或固体因蒸发沸腾或升华而变成的气体)。蒸馏。云蒸霞蔚。蒸蒸日上。用水蒸气的热力把东西加热或使熟:蒸饼。蒸饺。蒸笼。古代以麻秸、竹木制成的火炬:蒸烛。细小的木柴。英语 steam; evaporate
德语 dämpfen, verdampfen, verdunsten (V, Ess)
“藜”字共有1个读音: [lí]
汉字 | 藜 |
---|---|
读音 | [lí] |
注音 | ㄌㄧˊ |
部首 | [艹] 草字头 |
笔画 | 总笔画:18 部外:15 |
异体字 | ???? 蔾 䔧 ???? |
字形结构 | 上下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85DC |
其它编码 | 五笔:atqi 仓颉:thhe 郑码:emok 四角:44909 |
笔顺编码 | 122312343533424134 |
笔顺笔画 | 一丨丨ノ一丨ノ丶ノフノノ丶丨丶一ノ丶 |
笔顺名称 | 横 竖 竖 撇 横 竖 撇 点 撇 横折钩 撇 撇 捺 竖钩 点 提 撇 点 |
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叶子略呈三角形,花小,黄绿色。嫩叶可以吃。全草入药。也叫灰菜。
基本字义
藜
lí ㄌㄧˊ
〔藜芦〕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细长,花紫黑色,有毒,可入药。 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嫩叶可吃。茎可以做拐杖(亦称“灰条菜”):藜仗。藜藿(指粗劣的饭菜)。英语 Chenopodium album, pigweed
德语 Weißer Gänsefuß (Eig, B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