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比部的意思

比部


拼音bǐ bù
注音ㄅ一ˇ ㄅㄨˋ

词语解释

比部[ bǐ bù ]

⒈  古代官署名。明·清时对刑部及其司官的习称。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官署名。 三国 魏 始设,为尚书的一个办事机关。后几代因之。 隋、唐、宋 属刑部。 元 以后废。其长官, 三国 魏 以下为比部曹, 隋 初为比部侍郎,后改称比部郎; 唐 宋 为比部郎中及员外郎。其职原掌稽核簿籍。后变为刑部所属四司之一。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六》、《新唐书·百官志一》。

⒉  明 清 时对刑部及其司官的习称。

清 恽敬 《前光禄寺卿伊公祠堂碑铭》:“居贫实乐,居丧实忧,吾於 伊比部 见之。”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婕妤妾 赵 印﹞篆法刀法精妙入神,恐近时人未必能若是也。此印现藏 潘德舆 比部家。”

国语辞典

比部[ bǐ bù ]

⒈  职官名。主管审计的职务,历代职权不一,如魏、晋时,主掌诏书、律令的审核。唐时,负责内外赋敛,经费俸禄。宋时,主掌中外帐籍。但因随有行政处分,故隶属刑部。金、元以后无此名。

“比”字共有1个读音: [bǐ]  

比

汉字
读音[bǐ]
注音ㄅㄧˇ
部首[比]  比字旁
笔画总笔画:4 部外:0
异体字 庀 匕 夶 㱛 ????
字形结构左右结构
统一编码基本区 U+6BD4
其它编码五笔:xxn 仓颉:pp 郑码:rrrr 四角:22710
笔顺编码1535
笔顺笔画一フノフ
笔顺名称 横 竖提 撇 竖弯钩

“比”字的意思

1.比较;较量:比干劲。学先进,比先进。

2.能够相比:近邻比亲。坚比金石。演讲不比自言自语。

3.比画:连说带比。

4.对着;向着:别拿枪比着人,小心走火。

5.仿照:比着葫芦画瓢(比喻模仿着做事)。

6.比方;比喻:人们常把聪明的人比做诸葛亮。

7.两个同类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叫做它们的比,其中一数是另一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这里的小麦年产量和水稻年产量约为一比四。

8.表示比赛双方得分的对比:甲队以二比一胜乙队。

9.a)“一”加量词在“比”的前后重复,可以表示程度的累进:人民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富裕了。b)比较高下的时候用“比”,表示异同的时候一般用“跟”或“同”。

10.姓。

11.紧靠;挨着:比肩。鳞次栉比。

12.依附;勾结:朋比为奸。

13.近来:比来。

14.等到:比及。

“比”字的基本解释

bǐ ㄅㄧˇ

较量高低、长短、远近、好坏等:比赛。比附。对比。评比。 能够相匹:今非昔比。无与伦比。 表示比赛双方胜负的对比:三比二。 表示两个数字之间的倍数、分数等关系:比例。比值。 譬喻,摹拟:比如。比方。比兴(xìng)(文学写作的两种手法。“比”是譬喻;“兴”是烘托)。比画。比况(比照,相比)。 靠近,挨着:比比(一个挨一个,如“比比皆是”)。比肩继踵。比邻。鳞次栉比。 和,亲:比顺。 及,等到:比及。

英语 to compare, liken; comparison; than

德语 vergleichen (V)

“部”字共有1个读音: [bù]  

部

汉字
读音[bù]
注音ㄅㄨˋ
部首[阝]  双耳刀
笔画总笔画:10 部外:8
异体字
字形结构左右结构
统一编码基本区 U+90E8
其它编码五笔:ukbh 仓颉:yrnl 郑码:sujy 四角:07627
笔顺编码4143125152
笔顺笔画丶一丶ノ一丨フ一フ丨
笔顺名称 点 横 点 撇 横 竖 横折 横 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 竖

“部”字的意思

1.部分;部位:内部。上部。胸部。局部。

2.中央政府按业务划分的单位(级别比局、厅高):外交部。商务部。

3.一般机关企业按业务划分的单位:编辑部。门市部。

4.军队(连以上)等的领导机构或其所在地:连部。司令部。

5.指部队:率部突围。

6.统辖;统率:所部。部领。

7.a)用于书籍、影片等:两部字典。一部纪录片。三部电视剧。b)用于机器或车辆:一部机器。两部汽车。

8.姓。

“部”字的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bù ㄅㄨˋ

全体中的一份:部分(“分”读轻声)。外部。腹部。局部。全部。部件。部位(位置)。机关企业按业务范围分设的单位:外交部。编辑部。部队(军队)。具有统属关系:所部五十人。部下。部将。部属。部首。部落(luò)。安置安排:部署。量词:一部小说。三部汽车。

英语 part, pision, section

德语 Amt, Ministerium, Abteilung, Einheit (S, Pol)​,Teil, Abschnitt (S)​,ZEW für Kinofilme, Romane, einzelne Folgen einer Serie (Zähl)

词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