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亦作“毡庐”。
⒉ 即毡帐。
⒊ 借指北方少数民族地区。
⒈ 亦作“氊庐”。
⒉ 即毡帐。
引《新唐书·北狄传·奚》:“逐水草畜牧,居氊庐,环车为营。”
宋 梅尧臣 《送祖择之学士北使》诗:“宿造毡庐开,行逢猎骑合。”
清 赵翼 《潞江》诗:“经年马背安居地,每夕氊庐托宿家。”
⒊ 借指北方少数民族地区。参见“毡帐”。
引南朝 陈 徐陵 《移齐文》:“西穷版屋,北罄毡庐。”
宋 曾巩 《明妃曲》之二:“一辞椒屋风尘远,去託氊庐沙磧深。”
“庐”字共有1个读音: [lú]
汉字 | 庐 |
---|---|
读音 | [lú] |
注音 | ㄌㄨˊ |
部首 | [广] 广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7 部外:4 |
异体字 | 廬 ???? |
字形结构 | 半包围结构 |
繁体字形 | 廬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5E90 |
其它编码 | 五笔:yyne|oyne 仓颉:ihs 郑码:tgwm 四角:00207 |
笔顺编码 | 4134513 |
笔顺笔画 | 丶一ノ丶フ一ノ |
笔顺名称 | 点 横 撇 点 横折 横 撇 |
1.简陋的房屋:茅庐。庐舍。
2.指庐州(旧府名,府治在今安徽合肥):庐剧。
3.姓。
庐
(廬)
lú ㄌㄨˊ
房舍:茅庐。庐墓(①古人于父母或老师死后,服丧期间守护坟墓,在墓旁搭盖的小屋居住;②庐舍和坟墓)。 姓。英语 hut, cottage; name of a mountain
德语 Hütte (S, Arch),Kate ( kleines, niedriges Haus ) (S, 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