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白桵和枹木。《诗·大雅·棫朴》:“芃芃棫朴,薪之槱之。”毛传:“棫白桵也。朴,枹木也。”《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三·北齐南郊乐歌》:“玉飞凛棫朴斯燎。”一说即白蕤。
⒉ 《诗·大雅》中的篇名。该篇诗序称是咏“文王能官人也”,故多以喻贤材众多。
⒈ 白桵和枹木。
引《诗·大雅·棫朴》:“芃芃棫朴,薪之槱之。”
毛 传:“棫,白桵也。朴,枹木也。”
《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三·北齐南郊乐歌》:“玉帛载升,棫朴斯燎。”
一说即白蕤。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一:“今 关中 有白蕤,棫朴也,芃芃丛生,民多採作薪。”
⒉ 《诗·大雅》中的篇名。该篇诗序称是咏“文王 能官人也”,故多以喻贤材众多。
引《诗·大雅·棫朴》:“芃芃域朴,薪之槱之。”
毛 传:“山木茂盛,万民得而薪之;贤人众多,国家得用蕃兴。”
《梁书·裴子野传》:“伏惟皇家淳耀,多士盈庭,官人迈乎 有嬀,棫朴越于 姬氏。”
严复 《救亡决论》:“棫朴丛生,人文盛极。”
⒈ 《诗经·大雅》的篇名。共五章。根据诗序:「棫朴,文王能官人也。」或亦指为颂美周王之诗。首章二句为:「芃芃棫朴,薪之槱之。」棫,白桵。朴,枹木,皆树木名。
⒉ 比喻贤才众多。
引《南史·卷六·梁武帝本纪上》:「公扬清抑浊,官方有序,多士聿兴,棫朴流咏。」
“朴”字共有4个读音: [pǔ] [pò] [pō] [piáo]
汉字 | 朴 |
---|---|
读音 | [pǔ][pò][pō][piáo] |
注音 | ㄆㄨˇ|ㄆㄛˋ|ㄆㄛ|ㄆㄧㄠˊ |
部首 | [木] 木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6 部外:2 |
异体字 | ???? 樸 檏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繁体字形 | 樸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6734 |
其它编码 | 五笔:shy 仓颉:dy 郑码:fid 四角:43900 |
笔顺编码 | 123424 |
笔顺笔画 | 一丨ノ丶丨丶 |
笔顺名称 | 横 竖 撇 点 竖 点 |
[pǔ]
没有加工的木材,比喻不加修饰:朴素。朴实。
[piáo]姓。
[pò]朴树,落叶乔木。果实近球形,橙色。树皮光滑,灰褐色,可作造纸原料。
[pō]〔朴刀〕古代兵器。一种双手使用的像大刀的刀,刀身较大刀窄长,刀柄较大刀稍短。
基本字义
朴
(樸)
pǔ ㄆㄨˇ
◎ 没有细加工的木料,喻不加修饰:朴素。朴实。朴厚。朴质。
其它字义
朴
pò ㄆㄛˋ
◎ 落叶乔木,叶椭圆形,上部边缘有锯齿,花细小,色淡黄,果实球形,黑色,味甜可食。木材可制器具。
其它字义
朴
pō ㄆㄛˉ
◎ 〔朴刀〕古代的一种武器,窄长有短把的刀,双手使用。
其它字义
朴
piáo ㄆㄧㄠˊ
◎ 姓。
英语 simple, unadorned; sincere; surname; a tree
德语 Pu (Eig, Fam),schlicht und einfach (Ad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