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是三伏的第二伏,一般为10天,有的年份为20天。
英the second of the three ten-day periods of the hot season (sometimes lasting twenty days instead of ten);
⒉ 通常也指从夏至后第四个庚日起到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
⒈ 三伏的第二伏。也称二伏。通常指从夏至后第四个庚日起到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参见“三伏”。
引唐 皎然 《五言奉和陆使君长源水堂纳凉》:“六月正中伏,水轩气常凄。”
宋 惠洪 《夏日陪杨邦基烹茶分韵得嘉字》:“炎炎三伏过中伏,秋光先到幽人家。”
宋 曾巩 《苦热》诗:“忆初中伏时,怫鬱炎气升。”
⒈ 三伏的第二伏。指夏至后第四庚日。
⒈ 中了敌人的埋伏。
例如:「都怪我太不小心,不然我们也不会中伏!」
英语last ten days of July and first ten days of August, the second of 三伏 sān fú, three hottest periods of the year
“中”字共有2个读音: [zhōng] [zhòng]
汉字 | 中 |
---|---|
读音 | [zhōng][zhòng] |
注音 | ㄓㄨㄥ|ㄓㄨㄥˋ |
部首 | [丨] 竖 |
笔画 | 总笔画:4 部外:3 |
异体字 | ???? ???? ???? ???? ???? 仲 ???? |
字形结构 | 独体字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4E2D |
其它编码 | 五笔:khk 仓颉:l 郑码:jivv 四角:50006 |
笔顺编码 | 2512 |
笔顺笔画 | 丨フ一丨 |
笔顺名称 | 竖 横折 横 竖 |
[zhōng]
1.方位词。跟四周的距离相等;中心:中央。华中。居中。
2.指中国:中文。古今中外。
3.方位词。范围内;内部:家中。水中。山中。心中。队伍中。
4.位置在两端之间的:中指。中锋。中年。中秋。中途。
5.等级在两端之间的:中农。中学。中型。中等。
6.不偏不倚:中庸。适中。
7.中人:作中。
8.适于;合于:中用。中看。中听。
9.成;行;好:中不中?。这办法中。饭这就中了。
10.姓。
[zhòng]1.正对上;恰好合上:中选。猜中了。三枪都打中了目标。
2.受到;遭受:中毒。中暑。胳膊上中了一枪。
基本字义
中
zhōng ㄓㄨㄥˉ
和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中心。当(dàng)中。中原。中华。 在一定范围内,里面:暗中。房中。中饱。 性质或等级在两端之间的:中辍(中途停止进行)。中等。中流砥柱。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在研究中。 特指“中国”:中式。中文。 适于,合于:中看。其它字义
中
zhòng ㄓㄨㄥˋ
恰好合上:中选。中奖。中意(会意,满意)。 受到,遭受:中毒。中计。 科举考试被录取:中举。中状元。英语 central; center, middle; in the midst of; hit (target); attain
德语 Mitte, Zentrum, Mittelpunkt ,treffen (V)
“伏”字共有1个读音: [fú]
汉字 | 伏 |
---|---|
读音 | [fú] |
注音 | ㄈㄨˊ |
部首 | [亻] 单人旁 |
笔画 | 总笔画:6 部外:4 |
异体字 | ???? ????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4F0F |
其它编码 | 五笔:wdy 仓颉:oik 郑码:ngs 四角:23284 |
笔顺编码 | 321344 |
笔顺笔画 | ノ丨一ノ丶丶 |
笔顺名称 | 撇 竖 横 撇 捺 点 |
1.身体向前靠在物体上;趴:伏案。伏在桌子上。
2.低下去:起伏。此起彼伏。
3.隐藏:潜伏。伏击。昼伏夜出。
4.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伏天:入伏。初伏。三伏天。每伏十天。
5.屈服;低头承认;被迫接受:伏诛。
6.使屈服;降伏:降龙伏虎。
7.姓。
8.伏特的简称。1安的电流通过电阻为1欧的导线时,导线两端的电压是1伏。
基本字义
伏
fú ㄈㄨˊ
趴,脸向下,体前屈:伏卧。伏案读书。低下去:此起彼伏。屈服,承认错误或受到惩罚:伏法。伏输。伏辩(伏罪的供状,亦作“伏辨”)。使屈服:降伏。降龙伏虎。隐藏:伏兵。埋伏。农历划分夏季最炎热的三个阶段:伏日。伏旱。伏暑。伏天。姓。英语 crouch, crawl, lie hidden, conceal
德语 unterwerfen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