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掌管记载。
⒉ 唐代官名。观察使或节度使的属官掌书记的省称。
⒊ 唐代官名。宫官的属官。
⒋ 备忘的记事纸片;用于随手记录的本子。
⒌ 抄写戏曲脚本的手册。亦借指传奇。
⒈ 掌管记载。
引《后汉书·百官志二》:“太史令一人……凡国有瑞应、灾异,掌记之。”
⒉ 唐 代官名。观察使或节度使的属官掌书记的省称。
引唐 郎士元 《送李敖湖南书记》诗:“怜君才与 阮 家同,掌记能资亚相雄。”
唐 贾岛 《送张校书季霞》诗:“掌记试校书,未称高词华。”
⒊ 唐 代官名。宫官的属官。
引《新唐书·百官志二》:“﹝宫官﹞掌记二人,正八品。”
⒋ 备忘的记事纸片;用于随手记录的本子。
引宋 周必大 《益公题跋·御笔掌记跋》:“﹝上﹞每临朝以方寸纸作掌记,微偃两旁而中摺之,寘在御手。若内殿则留香案上。”
明 陈继儒 《读书镜》卷十:“吕申公 晦叔 当国时,尝籍人才已用、未用姓名、事件、当行、已行条目,谓之掌记。”
⒌ 抄写戏曲脚本的手册。亦借指传奇。
引宋 无名氏 《错立身》戏文第五出:“[生唱]你把这时行的传奇,[旦]看掌记。[生连唱]你从头与我再温习。”
《剪灯新话·联芳楼记》:“吴下 人多知之,或传之为掌记云。”
⒈ 负责记载或管理笺奏。
引唐·贾岛〈送张校书季霞〉诗:「掌记试校书,未称高词华。」
⒉ 元时戏剧的手抄曲本。
引《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宦门子弟错子身·第五出》:「不妨,你带 得掌记来,敷演一番。」
⒊ 职官名。唐代尚宫局中设有掌记二人,正八品。负责宫内入出,录为抄目。
“掌”字共有1个读音: [zhǎng]
汉字 | 掌 |
---|---|
读音 | [zhǎng] |
注音 | ㄓㄤˇ |
部首 | [手] 手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12 部外:8 |
异体字 | 仉 ???? ???? |
字形结构 | 上下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638C |
其它编码 | 五笔:ipkr 仓颉:fbrq 郑码:kojm 四角:90502 |
笔顺编码 | 243452513112 |
笔顺笔画 | 丨丶ノ丶フ丨フ一ノ一一丨 |
笔顺名称 | 竖 点 撇 点 横撇/横钩 竖 横折 横 撇 横 横 竖钩 |
1.手掌:鼓掌。易如反掌。摩拳擦掌。
2.用手掌打:掌嘴。
3.掌管;掌握:掌舵。掌印。掌大权。
4.某些动物的脚掌:熊掌。鸭掌。
5.马蹄铁:这匹马该钉掌了。
6.钉或缝在鞋底前部、后部的皮子等:前掌儿。后掌儿。钉一块掌儿。
7.钉补鞋底:掌鞋。
8.加上(油盐等):掌点儿酱油。
9.把:掌门关上。
10.姓。
基本字义
掌
zhǎng ㄓㄤˇ
手心,脚心:掌心。手掌。脚掌。鼓掌。易如反掌。用巴掌打:掌嘴。把握,主持,主管:掌管。掌权。掌勺。掌柜。鞋底或牲口蹄子底下的东西:鞋掌。马掌儿。〔掌故〕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姓。英语 palm of hand, sole of foot, paw
德语 Handinnenfläche, Handteller (S),Zhang (Eig, Fam)
“记”字共有1个读音: [jì]
汉字 | 记 |
---|---|
读音 | [jì] |
注音 | ㄐㄧˋ |
部首 | [讠] 言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5 部外:3 |
异体字 | 記 ????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繁体字形 | 記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8BB0 |
其它编码 | 五笔:ynn 仓颉:ivsu 郑码:syy 四角:37717 |
笔顺编码 | 45515 |
笔顺笔画 | 丶フフ一フ |
笔顺名称 | 点 横折提 横折 横 竖弯钩 |
1.把印象保持在脑子里:记忆。记性。记得。记不清。好好记住。
2.记录;记载;登记:记事。记账。摘记。记一大功。
3.记载、描写事物的书或文章(常用于书名或篇名):日记。笔记。游记。《岳阳楼记》。
4.(记儿)标志;符号:标记。钤记。暗记儿。
5.皮肤上的生下来就有的深色的斑:左边眉毛上有个黑记。
6.多用于某些动作的次数:打一记耳光。一记劲射,球应声入网。
7.姓。
记
(記)
jì ㄐㄧˋ
把印象保持在脑子里:记忆。记取。记性。博闻强记。 把事物写下来:记录。记功。记者。 记载事物的书册或文字:游记。日记。大事记。 符号,标识(zhì):印记。标记。记号。 古时的一种公文:奏记。笺记。 皮肤上的生下来就有的深色斑:胎记。 量词,指打一下:给他一记耳光。英语 record; keep in mind, remember
德语 aufschreiben (V),niederschreiben (V),sich erinne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