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亦作“禀受”。
⒉ 犹承受。旧常指受于自然的体性或气质。
⒈ 亦作“禀受”。犹承受。旧常指受于自然的体性或气质。
引《淮南子·修务训》:“各有其自然之势,无稟受於外。”
汉 王充 《论衡·气寿》:“非天有长短之命,而人各有稟受也。”
唐 韩愈 《秋怀》诗之二:“运行无穷期,稟受气苦异。”
金 王若虚 《臣事实辨》:“浩 问 刘惔,自然无心於禀受,何为善人少恶人多?”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吏部二·士大夫癖性》:“盖好尚悬絶,各出稟受,何必尽同。”
⒈ 承受。
引《淮南子·修务》:「各有其自然之势,无禀受于外,故力竭功沮。」
⒉ 天所赋予人的体性。
引汉·王充《论衡·气寿》:「非天有长短之命,而人各有禀受也。」
“禀”字共有1个读音: [bǐng]
汉字 | 禀 |
---|---|
读音 | [bǐng] |
注音 | ㄅㄧㄥˇ |
部首 | [示] 示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13 部外:8 |
异体字 | 稟 |
字形结构 | 上中下结构 |
繁体字形 | 稟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7980 |
其它编码 | 五笔:ylki 仓颉:ywrf 郑码:sjjb 四角:00901 |
笔顺编码 | 4125251111234 |
笔顺笔画 | 丶一丨フ丨フ一一一一丨ノ丶 |
笔顺名称 | 点 横 竖 横折 竖 横折 横 横 横 横 竖钩 撇 点 |
1.向长辈或上级报告:回禀。禀报。
2.旧时下级向上级报告的一种文件:具禀详告。
3.领受:禀承。
基本字义
禀
bǐng ㄅㄧㄥˇ
承受,生成的:禀性。禀赋。 指下对上报告:禀报。禀复。回禀。英语 report to, petition
德语 Bericht, Eingabe, Bittschrift, Rapport (S),(Befehle u.ä.) entgegennehmen, befolgen (V),Bericht (an seinen Vorgesetzten oder die Eltern) erstatten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