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亦作“麤疏”。亦作“麤踈”。亦作“麄疎”。亦作“麄踈”。亦作“麄疏”。
⒉ 粗忽疏慢。
⒊ 粗糙;不精密。
⒋ 谓才识疏略寡陋。
⒌ 形容声音粗沉而不连续。
⒈ 亦作“麤疏”。亦作“麤踈”。亦作“麄疏”。亦作“麄踈”。
⒉ 粗忽疏慢。
引《三国志·吴志·鲁肃传》:“张昭 非 肃 谦下不足,颇訾毁之,云 肃 年少麤疎,未可用。”
宋 苏辙 《泝潮》诗之一:“天地尚遭人意料,乘时使气定麄踈。”
元 尚仲贤 《柳毅传书》第一折:“他鹰指爪,蟒身躯,忒躁暴,太麄疎,但言语,便喧呼。”
⒊ 粗糙;不精密。
引《东观汉记·明德马皇后传》:“﹝后﹞袍极麤疏,诸主朝望见,反以为綺。”
晋 袁宏 《后汉纪·章帝纪上》:“诸主家朝请,望见后袍极麤踈,反以为侍婢之数。”
宋 杨万里 《题望韶亭》诗:“尧 时文物也麄踈,礼乐犹带鸿荒餘。”
元 关汉卿 《五侯宴》第一折:“则我这衣袂麄疎,都是柴草络布无绵絮。”
梁启超 《说动》:“机器不兴,工欲动,而笨拙麤疏之刀锯絏之。”
⒋ 谓才识疏略寡陋。
引《吕氏春秋·异宝》“其知弥觕” 汉 高诱 注:“觕,麤疏也。”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韦庄奏请追赠不及第人近代者》:“然 隐 才雄而麄疏, 鄴 才清而緜緻。”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七:“盗喜曰:‘秀才乃肯自屈,何不可者!顾吾辈麤疏,恐为秀才笑耳。’”
⒌ 形容声音粗沉而不连续。
引唐 孟郊 《秋怀》诗之九:“秋深月清苦,虫老声麤踈。”
“麤”字共有1个读音: [cū]
汉字 | 麤 |
---|---|
读音 | [cū] |
注音 | ㄘㄨ |
部首 | [鹿] 鹿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33 部外:22 |
异体字 | 粗 麁 麄 麆 ???? ???? ???? ???? ???? |
字形结构 | 上下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9EA4 |
其它编码 | 五笔:ynjx|oxxx 仓颉:ipipp 郑码:txtt 四角:00212 |
笔顺编码 | 413522115354135221153541352211535 |
笔顺笔画 | 丶一ノフ丨丨一一フノフ丶一ノフ丨丨一一フノフ丶一ノフ丨丨一一フノフ |
笔顺名称 | 点 横 撇 横折 竖 竖 横 横 竖提 撇 竖弯钩 点 横 撇 横折 竖 竖 横 横 竖提 撇 竖提 点 横 撇 横折 竖 竖 横 横 竖提 撇 竖弯钩 |
同“粗”。
基本字义
麤
cū ㄘㄨˉ
◎ 同“粗”。
英语 rough, coarse, big, rough
德语 roh, gr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