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亦作“笞榜”。
⒉ 拷打。
⒈ 亦作“笞榜”。拷打。
引宋 沉遘 《五言和杨乐道省中述怀》:“朱墨事勾校,笞榜穷奸諼。”
宋 陆游 《农家叹》诗:“一身入县庭,日夜穷笞搒。”
明 吴宽 《病项》诗:“千钧重负未容释,更觉肩背遭笞搒。”
清 唐孙华 《送同年郑禹梅出守高州兼柬王西亭明府》诗:“侧闻此郡繁,颇亦费笞搒。”
“笞”字共有1个读音: [chī]
汉字 | 笞 |
---|---|
读音 | [chī] |
注音 | ㄔ |
部首 | [竹] 竹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11 部外:5 |
异体字 | 抬 ???? ???? |
字形结构 | 上下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7B1E |
其它编码 | 五笔:tckf 仓颉:hir 郑码:mzj 四角:88603 |
笔顺编码 | 31431454251 |
笔顺名称 | 撇 横 点 撇 横 点 撇折 点 竖 横折 横 |
用鞭、杖或竹板子抽打:鞭笞。
基本字义
笞
chī ㄔˉ
用鞭杖或竹板打:鞭笞。 古代用竹板或荆条打人脊背或臀腿的刑罚:笞刑。英语 bamboo rod used for beat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