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樗栎的意思

chū

樗栎


拼音chū lì
注音ㄔㄨ ㄌ一ˋ

繁体樗櫟

词语解释

樗栎[ chū lì ]

⒈  《庄子·逍遥游》:“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又《人间世》:“匠石之齐,至于曲辕,见栎社树……曰:'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椁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樠,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后因以“樗栎”喻才能低下。

⒉  用为自谦之辞。

引证解释

⒈  后因以“樗櫟”喻才能低下。

《庄子·逍遥游》:“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
又《人间世》:“匠石 之 齐,至於 曲辕,见櫟社树……曰:‘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槨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樠,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
唐 欧阳詹 《寓兴》诗:“桃李有奇质,樗櫟无妙姿。”

⒉  用为自谦之辞。

宋 苏轼 《和穆父新凉》:“常恐樗櫟身,坐缠冠盖蔓。”
明 朱鼎 《玉镜台记·闻鸡起舞》:“下官樗櫟之才,岂足为元帅副。”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麻疯女邱丽玉》:“自慙樗櫟,仰託蔦萝,良所深愿。”

国语辞典

樗栎[ shū lì ]

⒈  樗和栎都是木质粗松的木头,虽大而无用。见《庄子·逍遥游》、《庄子·人间世》。后以樗栎比喻无用的人。

⒉  自谦无用之人。

清·宣鼎《夜雨秋灯录·卷三·麻疯女邱丽玉》:「自惭樗栎,仰托茑萝,良所深愿。」

“樗”字共有1个读音: [chū]  

樗

汉字
读音[chū]
注音ㄔㄨ
部首[木]  木字旁
笔画总笔画:15 部外:11
异体字
字形结构左右结构
统一编码基本区 U+6A17
其它编码五笔:sffn 仓颉:dmbs 郑码:ffbz 四角:41927
笔顺编码123414524444115
笔顺笔画一丨ノ丶一丶フ丨丶丶丶丶一一フ
笔顺名称 横 竖 撇 点 横 点 横撇/横钩 竖 点 点 点 点 横 横 竖折折钩

“樗”字的意思

樗树,即臭椿。

“樗”字的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chū ㄔㄨˉ

〔樗树〕即“臭椿”。〔樗蚕〕一种蚕,幼虫绿色,有白色黏粉,成虫灰白色,幼虫吃樗叶、蓖麻叶等。亦称“椿蚕”。〔樗蒲〕古代一种赌博游戏,像后代的掷骰子,后亦作为赌博的通称。〔樗栎〕喻无用之材,亦作自谦之辞。亦称“樗材”。

英语 Ailanthus glandulosa or A. altissima, a kind of tree useless as timber

“栎”字共有2个读音: [lì]   [yuè]  

栎

汉字
读音[lì][yuè]
注音ㄌㄧˋ|ㄩㄝˋ
部首[木]  木字旁
笔画总笔画:9 部外:5
异体字 櫟 㰛
字形结构左右结构
繁体字形
统一编码基本区 U+680E
其它编码五笔:sqiy|stni 仓颉:dhvd 郑码:frko 四角:42994
笔顺编码123435234
笔顺笔画一丨ノ丶ノフ丨ノ丶
笔顺名称 横 竖 撇 点 撇 竖折/竖弯 竖钩 撇 点

“栎”字的意思

[lì]

栎树,乔木或灌木,叶子有锯齿或分裂,柔荑花序,果实为坚果。种类很多,如栓皮栎、麻栎等。通称橡树。

[yuè]

栎阳(Yuèyáng),地名,在陕西。

“栎”字的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櫟)

lì ㄌㄧˋ

 ◎ 落叶乔木,叶子长椭圆形,结球形坚果,叶可喂蚕;木材坚硬,可制家具,供建筑用,树皮可鞣皮或做染料。亦称“麻栎”、“橡”;通称“柞树”。

其它字义

(櫟)

yuè ㄩㄝˋ

〔栎阳〕地名,在中国陕西省。 (櫟)

英语 chestnut-leaved oak; oak

德语 Eiche (S)

词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