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祠祀的意思

祠祀


拼音cí sì
注音ㄘˊ ㄙˋ

词语解释

祠祀[ cí sì ]

⒈  祭祀;立祠祭神或祭祖。

引证解释

⒈  祭祀;立祠祭神或祭祖。

《史记·孝文本纪》:“﹝今崩﹞毋禁取妇、嫁女、祠祀、饮酒食肉者。”
《新唐书·王缙传》:“初, 代宗 喜祠祀,而未重浮屠法。”
明 刘基 《再和倒用前韵》:“房帷瓜果纷祠祀,霄汉云霓隔晦冥。”
刘师培 《文学出于巫祝之官说》:“古代祠祀之官,惟祝及巫。”

“祠”字共有1个读音: [cí]  

祠

汉字
读音[cí]
注音ㄘˊ
部首[礻]  示字旁
笔画总笔画:9 部外:5
异体字
字形结构左右结构
统一编码基本区 U+7960
其它编码五笔:pynk 仓颉:ifsmr 郑码:wsaj 四角:37220
笔顺编码452451251
笔顺笔画丶フ丨丶フ一丨フ一
笔顺名称 点 横撇/横钩 竖 点 横折钩 横 竖 横折 横

“祠”字的意思

祠堂:宗祠。武侯祠。

“祠”字的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cí ㄘˊ

封建制度下供奉祖宗、鬼神或有功德的人的房屋:祠堂。祠庙。宗祠。古代指春祭(品物少,多文词)。

英语 ancestral temple; offer sacrifice

词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