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葑田的意思

fēngtián

葑田


拼音fēng tián
注音ㄈㄥ ㄊ一ㄢˊ

词语解释

葑田[ fēng tián ]

⒈  湖泽中葑菱积聚处,年久腐化变为泥土,水涸成田,是谓“葑田”。

⒉  将湖泽中葑泥移附木架上,浮于水面,成为可以移动的农田,叫葑田。也叫架田。

引证解释

⒈  湖泽中葑菱积聚处,年久腐化变为泥土,水涸成田,是谓“葑田”。 《宋史·河渠志七》:“临安 西湖 周回三十里,源出於 武林泉。

钱氏 有国,始置撩湖兵士千人,专一开濬。至 宋 以来,稍废不治,水涸草生,渐成葑田。”
《宋史·苏轼传》:“﹝ 軾 ﹞以餘力復完六井,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
宋 梅尧臣 《赴霅任君有诗相送仍怀旧赏因次其韵》:“雁落葑田阔,船过菱渚秋。”

⒉  将湖泽中葑泥移附木架上,浮于水面,成为可以移动的农田,叫葑田。也叫架田。《周礼》所谓‘泽草所生,种之芒种’是也。参见“架田”。

唐 秦系 《题镜湖野老所居》诗:“树喧巢鸟出,路细葑田移。”
宋 陈旉 《农书》卷上:“若深水藪泽,则有葑田,以木缚为田坵,浮繫水面,以葑泥附木架上而种艺之。其木架田坵,随水高下浮泛,自不渰溺。”

国语辞典

葑田[ fēng tián ]

⒈  湖面上茭蒲等水生植物生长日久之后,根离地而浮于水上,农家乃利用其又广又厚密的特性在上施土种植,故称为「葑田」。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七·林和靖》:「蔡宽夫诗话云:『吴中陂湖间,茭蒲所积,岁久根为水所冲荡,不复与土相著,遂浮水面,动辄数十丈,厚亦数尺,遂可施种植耕凿,人据其上,如木筏然,可撑以往来,所谓葑田是也。』」
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诗六〇首之一九:「不看茭青难护岸,小舟撑取葑田归。」

⒉  湖面为茭蒲等水生植物占满,而湖泊渐趋干涸,称为「葑田」。

宋·苏轼〈乞开杭州西湖状〉:「自国初以来,稍废不治,水涸草生,渐成葑田。」

“葑”字共有1个读音: [fēng]  

葑

汉字
读音[fēng]
注音ㄈㄥ
部首[艹]  草字头
笔画总笔画:12 部外:9
异体字 蘴 湗 䒠
字形结构上下结构
统一编码基本区 U+8451
其它编码五笔:afff 仓颉:tggi 郑码:ebbd 四角:44140
笔顺编码122121121124
笔顺笔画一丨丨一丨一一丨一一丨丶
笔顺名称 横 竖 竖 横 竖 横 横 竖 提 横 竖钩 点

“葑”字的意思

[fēng]

芜菁的古称。即蔓菁。

[fèng]

古书上指菰的根。

“葑”字的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fēng ㄈㄥˉ

 ◎ 古书上指“蔓菁”、“芜菁”:葑菲(“葑”、“菲”都是菜名,后用“葑菲”表示尚有一德可取的意思,用“葑菲之采”为请人有所采用的谦辞)。

英语 the rape-turnip

德语 Rübe, Steckrübe (S)

“田”字共有1个读音: [tián]  

田

汉字
读音[tián]
注音ㄊㄧㄢˊ
部首[田]  田字旁
笔画总笔画:5 部外:0
异体字 佃 畋
字形结构独体字
统一编码基本区 U+7530
其它编码五笔:llll 仓颉:w 郑码:ki 四角:60400
笔顺编码25121
笔顺笔画丨フ一丨一
笔顺名称 竖 横折 横 竖 横

“田”字的意思

1.种植农作物的土地:麦田。棉田。

2.蕴藏矿物可供开采的地带。专用于某些生产的土地:油田。盐田。

3.同“佃(tián)”。

4.同“畋”。

“田”字的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tián ㄊㄧㄢˊ

种植农作物的土地:田野。耕田。和农业有关的:田家。田园。古同“畋”,打猎。古同“佃”,耕作。姓。

英语 field, arable land, cultivated

德语 Tian (Eig, Fam)​,Feld (S)​,Radikal Nr. 102 = Reisfeld, Feld, Acker(land)​

词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