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蝮蛇与蝎子。泛指毒蛇、毒虫。
⒈ 蝮蛇与蝎子。泛指毒蛇、毒虫。
引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杜子春》:“俄而猛虎、毒龙、狻猊、狮子、蝮蝎万计;哮吼拏攫而争前,欲搏噬,或跳过其上。”
《宋史·崔鶠传》:“小人譬之蝮蝎,其兇忍害人,根乎天性,随遇必发。”
“蝮”字共有1个读音: [fù]
汉字 | 蝮 |
---|---|
读音 | [fù] |
注音 | ㄈㄨˋ |
部首 | [虫] 虫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15 部外:9 |
异体字 | ????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876E |
其它编码 | 五笔:jtjt 仓颉:lioae 郑码:imkr 四角:58147 |
笔顺编码 | 251214312511354 |
笔顺笔画 | 丨フ一丨一丶ノ一丨フ一一ノフ丶 |
笔顺名称 | 竖 横折 横 竖 横 点 撇 横 竖 横折 横 横 撇 横撇/横钩 捺 |
〔蝮蛇〕也叫草上飞、土公蛇。爬行动物。头三角形,背灰褐色,两侧各有一行黑褐色圆斑。有毒牙。生活在山野或平原,捕食老鼠和其他小动物。
基本字义
蝮
fù ㄈㄨˋ
◎ 〔蝮蛇〕体色灰褐,有斑纹,头部略呈三角形,有毒牙。
英语 venomous snake, vi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