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黼黻的意思

黼黻


拼音fǔ fú
注音ㄈㄨˇ ㄈㄨˊ

词语解释

黼黻[ fǔ fú ]

⒈  泛指礼服上所绣的华美花纹。

⒉  绣有华美花纹的礼服。《淮南子·说林训》:“黼黻之美,在于杼轴。”高诱注:“白与黑为黼,青与赤为黻,皆文衣也。”多指帝王和高官所穿之服。

⒊  借指爵禄。

⒋  使华美。

⒌  借指辞藻,华美的文辞。

⒍  指修饰文辞。

⒎  谓辅佐。

引证解释

⒈  泛指礼服上所绣的华美花纹。

《晏子春秋·谏下十五》:“公衣黼黻之衣,素绣之裳,一衣而王采具焉。”
宋 叶适 《故宝谟阁赵公墓志铭》:“黼黻为章,宫徵成音,经综纬错,其行钦钦。”
清 黄鷟来 《杂诗》之二:“灿灿黼黻裳,乃出寒女治。”

⒉  绣有华美花纹的礼服。

《淮南子·说林训》:“黼黻之美,在於杼轴。”
高诱 注:“白与黑为黼,青与赤为黻,皆文衣也。”
多指帝王和高官所穿之服。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六》:“天子负黼黻,袭翠被。”
《后汉书·张衡传》:“士或解短褐而袭黼黻,或委臿筑而据文轩者,度德拜爵,量绩受禄也。”

⒊  借指爵禄。

唐 崔湜 《故吏部侍郎元公碑》:“雅尚冲漠,脱落人事,鼎鐘黼黻,罔汩其志。”
唐 钱起 《寄任山人》诗:“天阶崇黼黻,世路有趋竞。”
茗荪 《地方自治博议》:“天子无独断之力,民间有参政之权,衮冕黼黻,悉不足以炫燿。”

⒋  使华美。

唐 柳宗元 《<非国语>跋》:“以彼庸蔽奇怪之语,而黼黻之,金石之,用震曜后世之耳目。”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九月桃花记》:“桃李不借力於东风,而春色必叨荣於桃李,籍以增辉万物,黼黻河山也。”
姚华 《曲海一勺·骈史上》:“亦復黼黻河汉,藻饰川岳。”

⒌  借指辞藻,华美的文辞。

《北齐书·文苑传序》:“其有帝资悬解,天纵多能,摛黼黻於生知,问珪璋於先觉。”

⒍  指修饰文辞。

唐 杨炯 《崇文馆宴集诗序》:“黼黻其辞,云蒸而电激。”
明 宋濂 《<郭考功文集>序》:“文学侍从之臣,亦皆博习经艺,彰露文綵,足以……攄其献替赞襄之益,致其黼黻藻会之盛。”

⒎  谓辅佐。

唐 柳宗元 《乞巧文》:“黼黻帝躬,以临下民。”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 米芾 ﹞困於资格,不幸一旦死,不得润色帝猷,黼黻王度。”
清 黄遵宪 《述怀再呈霭人樵野丈》诗:“黼黻承平时,无贤幸无奸。”

国语辞典

黼黻[ fǔ fú ]

⒈  衣裳绘绣的花纹。

《左传·桓公二年》:「火龙黼黻,昭其文也。」

⒉  比喻文章。

《北齐书·卷四五·文苑传·序》:「摛黼黻于生知,问珪璋于先觉。」

“黼”字共有1个读音: [fǔ]  

黼

汉字
读音[fǔ]
注音ㄈㄨˇ
部首[黹]  黹字旁
笔画总笔画:19 部外:7
异体字 ???? ???? ????
字形结构左右结构
统一编码基本区 U+9EFC
其它编码五笔:oguy|oisy 仓颉:tbijb 郑码:kulf 四角:33227
笔顺编码2243143252341251124
笔顺笔画丨丨丶ノ一丶ノ丨フ丨ノ丶一丨フ一一丨丶
笔顺名称 竖 竖 点 撇 横 点 撇 竖 横折钩 竖 撇 点 横 竖 横折钩 横 横 竖 点

“黼”字的意思

古代礼服上绣的黑白相间的花纹。

“黼”字的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fǔ ㄈㄨˇ

 ◎ 古代礼服上绣的半黑半白的花纹:黼座(帝王的宝座)。黼黻(a.古代礼服所绣的花纹;b.喻华丽的辞藻)。黼藻(指华美的辞藻)。

英语 embroidered official or sacrificial robe

“黻”字共有1个读音: [fú]  

黻

汉字
读音[fú]
注音ㄈㄨˊ
部首[黹]  黹字旁
笔画总笔画:17 部外:5
异体字 ????
字形结构左右结构
统一编码基本区 U+9EFB
其它编码五笔:oguc|oidy 仓颉:tbike 郑码:kuxs 四角:33247
笔顺编码22431432523413544
笔顺笔画丨丨丶ノ一丶ノ丨フ丨ノ丶一ノフ丶丶
笔顺名称 竖 竖 点 撇 横 点 撇 竖 横折钩 竖 撇 点 横 撇 横撇/横钩 捺 点

“黻”字的意思

1.古代礼服上绣的半青半黑的花纹。

2.同“韨”(fú)。

“黻”字的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fú ㄈㄨˊ

古代礼服上黑与青相间的花纹:黼黻。同“韨”。

英语 special pattern of embroidery

词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