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阴冷之气,凝聚不散。
⒈ 阴冷之气,凝聚不散。
引《子华子·执中》:“元武沍阴,不能尽其所以为寒也,必随之以敷荣之气而为春。”
南朝 梁 江淹 《丽色赋》:“及沍阴凋时,冰泉凝节;轩叠厚霜,庭澄积雪。”
唐 崔湜 《塞垣行》:“十月边塞寒,四山沍阴积。”
“冱”字共有1个读音: [hù]
汉字 | 冱 |
---|---|
读音 | [hù] |
注音 | ㄏㄨˋ |
部首 | [冫] 两点水 |
笔画 | 总笔画:6 部外:4 |
异体字 | 沍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51B1 |
其它编码 | 五笔:ugxg 仓颉:immvm 郑码:tdbz 四角:31112 |
笔顺编码 | 411551 |
笔顺笔画 | 丶一一フフ一 |
笔顺名称 | 点 提 横 撇折 横撇/横钩 横 |
1.冻:清泉冱而不流。
2.闭塞。
基本字义
冱
hù ㄏㄨˋ
闭,塞:“心冱涸其不化兮,形凝冰而自栗”。冻结:“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冱而不能寒”。英语 freezing; stopped up, closed off
德语 eingefroren, gefror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