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讙露的意思

huān

讙露


拼音huān lù
注音ㄏㄨㄢ ㄌㄨˋ

词语解释

讙露[ huān lù ]

⒈  谓因喧嚷而暴露。

引证解释

⒈  谓因喧嚷而暴露。

《东观汉记·赵孝王良传》:“良 復讙呼,上言不可讙露。”

“讙”字共有3个读音: [huān]   [huàn]   [xuān]  

讙

汉字
读音[huān][huàn][xuān]
注音ㄏㄨㄢ|ㄏㄨㄢˋ|ㄒㄩㄢ
部首[言]  言字旁
笔画总笔画:24 部外:17
异体字
字形结构左右结构
统一编码基本区 U+8B99
其它编码五笔:yaky 仓颉:yrtrg 郑码:sejn 四角:04615
笔顺编码411125112225125132411121
笔顺笔画丶一一一丨フ一一丨丨丨フ一丨フ一ノ丨丶一一一丨一
笔顺名称 点 横 横 横 竖 横折 横 横 竖 竖 竖 横折 横 竖 横折 横 撇 竖 点 横 横 横 竖 横

“讙”字的意思

同“欢”。

“讙”字的基本解释

huān ㄏㄨㄢ

喧嘩。《説文•言部》:“讙,譁也。”《玉篇•言部》:“讙,讙嚻之聲。” 責備。《方言》卷七:“讙,讓也。讓,北燕曰讙。”《廣雅•釋詁二》:“讙,讓也。” 鳴。《廣雅•釋詁二》:“讙,鳴也。” 傳說中的獸名。《山海經•西山經》:“翼望之山……有獸焉,其狀如貍。一目而三尾,名曰讙。其音如????百聲。” 同“歡”。喜悅。《禮記•檀弓下》:“高宗三年不言,言乃讙。” 古地名。故地在今山東省肥城市南,為春秋時魯國屬地。《春秋•桓公三年》:“九月,齊侯送姜氏于讙。” 姓。《萬姓統譜•寒韻》:“讙,見《姓苑》。”

huàn ㄏㄨㄢˋ

同“唤”。呼唤。《集韻•换韻》:“唤,《説文》:‘評也。’或作讙,亦从言。”

xuān ㄒㄩㄢ

同“喧”。

英语 cheer; noise, noisy

德语 Beifall (S)

“露”字共有2个读音: [lòu]   [lù]  

露

汉字
读音[lòu][lù]
注音ㄌㄡˋ|ㄌㄨˋ
部首[雨]  雨字旁
笔画总笔画:21 部外:13
异体字
字形结构上下结构
统一编码基本区 U+9732
其它编码五笔:fkhk 仓颉:mbrmr 郑码:fvrj 四角:10164
笔顺编码145244442512121354251
笔顺笔画一丶フ丨丶丶丶丶丨フ一丨一丨一ノフ丶丨フ一
笔顺名称 横 点 横撇/横钩 竖 点 点 点 点 竖 横折 横 竖 横 竖 提 撇 横撇/横钩 捺 竖 横折 横

“露”字的意思

[lù]

1.俗称露水。靠近地面的水蒸气夜间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珠。

2.没有遮蔽或在屋外:露天。露宿。

3.用花叶或果子蒸馏成的饮料:荷叶露。果子露。

4.中成药剂型之一。将药剂与水,用蒸馏法制得的澄明液体药品。一般供内服:金银花露。

5.显现出来:揭露。脸上露出了笑容。

[lòu]

义同“露(lù)”。用于口语。

“露”字的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lù ㄌㄨˋ

靠近地面的水蒸气,夜间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球:露水。白露。寒露。朝(zhāo )露。甘露。在室外,无遮盖:露天。露宿。露营。加入药料或果子汁制成的饮料或药剂:露酒。枇杷露。滋润:覆露万民。表现,显现:露布(a.通告;b.古代指未加封缄的文书;c.檄文;d.捷报等)。露骨。袒露。吐露。揭露。暴露。

其它字义

lòu ㄌㄡˋ

 ◎ 用于一些口语词语,如“露怯”、“露马脚”。

英语 dew; bare, open, exposed

德语 offenbaren (V)​,aufzeigen, enthüllen (V)​,freilegen, exponieren (V)​,zeigen, anzeigen (V)

词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