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亦作“羇絷”。
⒉ 马络头和马缰绳。
⒊ 束缚;拘禁。
⒈ 亦作“羇縶”。
⒉ 马络头和马缰绳。
引《公羊传·襄公二十七年》:“夫负羈縶,执鈇鑕,从君东南西北,则是臣僕庶孽之事也。”
《韩诗外传》卷七:“如皆守社稷,则孰负羇縶而从?”
⒊ 束缚;拘禁。
引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夫言不降者,明隐逸之为高也;不辱者,知羈縶之为洿也。”
唐 韩愈 《寄三学士》诗:“果然又羈縶,不得归耡耰。”
清 吴伟业 《松鼠》诗:“本是居崭巖,无端被羈縶。”
“絷”字共有1个读音: [zhí]
汉字 | 絷 |
---|---|
读音 | [zhí] |
注音 | ㄓˊ |
部首 | [糸] 绞丝底 |
笔画 | 总笔画:12 部外:6 |
异体字 | 縶 馽 ???? |
字形结构 | 上下结构 |
繁体字形 | 縶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7D77 |
其它编码 | 五笔:rvyi 仓颉:qivif 郑码:dqsz 四角:55903 |
笔顺编码 | 121354554234 |
笔顺笔画 | 一丨一ノフ丶フフ丶丨ノ丶 |
笔顺名称 | 横 竖钩 提 撇 横折弯钩/横斜钩 点 撇折 撇折 点 竖钩 撇 点 |
1.用绳子拴捆。
2.马缰绳。
3.拘禁。
基本字义
絷
(縶)
zhí ㄓˊ
拴,捆:絷维(❶原指拴住客人的马以挽留客人,后指延揽、挽留人材;❷束缚)。 马缰绳。 拘捕,拘禁:絷拘。英语 confine, tie up; imprison, shackle
德语 verbinden, zusammen bind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