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西南少数民族仡佬族的古称。
⒈ 西南少数民族 仡佬 族的古称。
引晋 常璩 《华阳国志·南中志》:“世祖 纳之,以为西部属国。其地东西三千里,南北四千六百里,有 穿胸、儋耳种、闽越濮、鳩僚。其渠帅皆曰王。”
刘琳 注:“鳩,古音近仡、革。 晋 代称‘鳩僚’, 唐 代称‘葛僚’(《新唐书·南蛮传下》)或‘犵僚’,(《元和志》卷三十),近现代称‘仡佬’其实一也。”
“鸠”字共有1个读音: [jiū]
汉字 | 鸠 |
---|---|
读音 | [jiū] |
注音 | ㄐㄧㄡ |
部首 | [鸟] 鸟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7 部外:2 |
异体字 | 鳩 勼 䧱 䲥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繁体字形 | 鳩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9E20 |
其它编码 | 五笔:vqyg|vqgg 仓颉:knpym 郑码:qyrz 四角:47027 |
笔顺编码 | 3535451 |
笔顺笔画 | ノフノフ丶フ一 |
笔顺名称 | 撇 横折弯钩/横斜钩 撇 横折钩 点 竖折折钩 横 |
1.鸟类。外形像鸽子。常见的有斑鸠,身体灰褐色,颈后有白或黄褐斑点。常成群吃谷物。
2.聚集:鸠合(纠合)。
基本字义
鸠
(鳩)
jiū ㄐㄧㄡˉ
鸟,鸠鸽科部分种类的统称:鸠形鹄面(形容人因饥饿而很瘦的样子)。鸠杖(古代头上刻有鸠形之杖,年始七十者,由政府授给)。聚集:鸠合(亦作“纠合”)。鸠集(亦作“纠集”)。英语 pigeon; collect, assemble
德语 Orientturteltaube (lat. Streptopelia orientalis)
“僚”字共有1个读音: [liáo]
汉字 | 僚 |
---|---|
读音 | [liáo] |
注音 | ㄌㄧㄠˊ |
部首 | [亻] 单人旁 |
笔画 | 总笔画:14 部外:12 |
异体字 | 寮 ???? 獠 ???? 僚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50DA |
其它编码 | 五笔:wdui 仓颉:okcf 郑码:ngkk 四角:24296 |
笔顺编码 | 32134432511234 |
笔顺笔画 | ノ丨一ノ丶丶ノ丨フ一一丨ノ丶 |
笔顺名称 | 撇 竖 横 撇 捺 点 撇 竖 横折 横 横 竖钩 撇 点 |
1.官吏:官僚。
2.指在同一官署任职的官吏:同僚。僚属。
基本字义
僚
liáo ㄌㄧㄠˊ
官:官僚。旧指同在一起做官的:僚属(下属的官吏)。僚友。僚佐。幕僚。古代对一种奴隶或差役的称谓。英语 companion, colleague; officials; bureaucracy; a pretty face
德语 Bürokrat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