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没有结果;未成事实:前守欲请诸朝,作新庙,不果。
⒈ 没有成为事实;终于没有实行。
引《孟子·公孙丑下》:“固将朝也,闻王命而遂不果。”
宋 苏轼 《潮州修韩文公庙记》:“前守欲请诸朝,作新庙,不果。”
清 朱琦 《北堂侍膳图记》:“余以宦游京师,太宜人远道不果来。”
⒉ 不果决。
引《国语·吴语》:“莫如此志行不果。”
韦昭 注:“果,勇决也。”
⒊ 果然。不,语助词。
引《武王伐纣平话》卷中:“杀妻弃子害忠良,不果皇天降祸殃。”
⒈ 不成,不能实现。
引《文选·曹丕·与钟大理书》:「求之旷年,不遇厥真,私愿不果,饥渴未副。」
《三国演义·第二二回》:「故使锋芒挫缩,厥图不果。」
“不”字共有2个读音: [bù] [fǒu]
汉字 | 不 |
---|---|
读音 | [bù][fǒu] |
注音 | ㄅㄨˋ|ㄈㄡˇ |
部首 | [一] 一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4 部外:3 |
异体字 | ???? ???? 否 柎 不 |
字形结构 | 独体字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4E0D |
其它编码 | 五笔:gii|dhi 仓颉:mf 郑码:gi 四角:10900 |
笔顺编码 | 1324 |
笔顺笔画 | 一ノ丨丶 |
笔顺名称 | 横 撇 竖 点 |
[bù]
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
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
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
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
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
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
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
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
[fǒu]相当于“否”
基本字义
不
bù ㄅㄨˋ
副词。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其它字义
不
fǒu ㄈㄡˇ
◎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英语 no, not; un-; negative prefix
德语 nein,nic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