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以毛做成的帽带。古时大臣犯罪时用之,以示自请罪谴。
⒈ 以毛做成的帽带。古时大臣犯罪时用之,以示自请罪谴。
引《汉书·贾谊传》:“﹝大臣﹞闻谴何则白冠氂缨,盘水加剑,造请室而请辠耳,上不执缚係引而行也。”
颜师古 注引 郑氏 曰:“以毛作缨。白冠,丧服也。”
《晋书·束晳传》:“主无骄肆之怒,臣无氂缨之请。”
唐 陈鸿 《长恨歌传》:“国忠 奉氂缨盘水,死於道周。”
⒈ 以长毛作冠缨。是罪人所戴的凶冠。
引唐·陈鸿《长恨传》:「国忠奉牦缨盘水,死于道周。」
“牦”字共有1个读音: [máo]
汉字 | 牦 |
---|---|
读音 | [máo] |
注音 | ㄇㄠˊ |
部首 | [牜] 牛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8 部外:4 |
异体字 | 氂 犛 髦 ????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繁体字形 | 氂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7266 |
其它编码 | 五笔:trtn|cen 仓颉:hqhqu 郑码:mbmh 四角:22514 |
笔顺编码 | 31213115 |
笔顺笔画 | ノ一丨一ノ一一フ |
笔顺名称 | 撇 横 竖 提 撇 横 横 竖弯钩 |
牦牛,也作旄牛、髦牛。哺乳动物。分家养的和野生的。身上有长毛,多黑褐色,喜寒冷气候。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善于在空气稀薄的高山峻岭间驮运。野生牦牛数量稀少,属国家保护动物。
牦
máo ㄇㄠˊ
〔牦牛〕一种牛,全身有长毛,腿短。中国青藏高原地区出产,当地人民用来拉犁和驮运货物。肉和乳都可食用。英语 tail; hair; yak
德语 Haarbüschel (S),Hinterteil, Ende (S)
“缨”字共有1个读音: [yīng]
汉字 | 缨 |
---|---|
读音 | [yīng] |
注音 | ㄧㄥ |
部首 | [纟] 绞丝旁 |
笔画 | 总笔画:14 部外:11 |
异体字 | 纓 绬 䋝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繁体字形 | 纓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7F28 |
其它编码 | 五笔:xmmv 仓颉:vmbov 郑码:zllz 四角:27144 |
笔顺编码 | 55125342534531 |
笔顺笔画 | フフ一丨フノ丶丨フノ丶フノ一 |
笔顺名称 | 撇折 撇折 提 竖 横折 撇 点 竖 横折 撇 点 撇点 撇 横 |
1.泛指用作装饰的穗子:帽缨儿。红缨枪。
2.像缨的东西:萝卜缨儿。
3.绳子:长缨。
基本字义
缨
(纓)
yīng ㄧㄥˉ
用线或绳等做的装饰品:帽缨子。红缨枪。缨穗。像缨的东西:萝卜缨子。带子,绳子:长缨。英语 a chin strap; tassel; to annoy, bother
德语 Quast (S),Quaste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