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同“雾淞”。
⒈ 同“雾淞”。一本作“雾淞”。参见“雾淞”。
引宋 曾巩 《冬夜即事》诗:“香消一榻氍毹暖,月澹千门霿淞寒。”
⒈ 天气寒冷时,水蒸气凝聚在物体或地面上所形成的白色冰粒。宋·曾巩〈霿淞〉诗:「园初日静无风,霿淞花开处处同。」也作「雺淞」、「霿凇」、「雾淞」。
“淞”字共有1个读音: [sōng]
汉字 | 淞 |
---|---|
读音 | [sōng] |
注音 | ㄙㄨㄥ |
部首 | [氵] 三点水 |
笔画 | 总笔画:11 部外:8 |
异体字 | |
字形结构 | 左中右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6DDE |
其它编码 | 五笔:iswc 仓颉:edci 郑码:vfoz 四角:38132 |
笔顺编码 | 44112343454 |
笔顺笔画 | 丶丶一一丨ノ丶ノ丶フ丶 |
笔顺名称 | 点 点 提 横 竖 撇 点 撇 捺 撇折 点 |
吴淞江(WúsōngJiāng),水名,发源于江苏,流经上海,入黄浦江。
基本字义
淞
sōng ㄙㄨㄥˉ
◎ 〔淞江〕水名,发源于中国太湖,东流至上海市与黄浦江合流入海;亦称“吴淞江”、“苏州河”。
英语 name of a river in Jiang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