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契丹语。相当于汉语的“行在”。辽主的行营。
⒈ 契丹语。相当于汉语的“行在”。 辽 主的行营。
引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六:“北人谓住坐处曰捺鉢……是 契丹 家语,犹言行在也。”
宋 王易 《重编燕北录》:“所谓捺鉢者,戎主所至处也。”
《辽史·营卫志中》:“辽国 尽有大漠浸包长城之境,因宜为治,秋冬违寒,春夏避暑,随水草,就畋渔,嵗以为常,四时各有行在之所,谓之捺鉢。”
《辽诗纪事·懿德皇后》引《回心院》诗注:“君臣尚猎,故有四时捺鉢。”
“捺”字共有1个读音: [nà]
汉字 | 捺 |
---|---|
读音 | [nà] |
注音 | ㄋㄚˋ |
部首 | [扌] 提手旁 |
笔画 | 总笔画:11 部外:8 |
异体字 |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637A |
其它编码 | 五笔:rdfi 仓颉:qkmf 郑码:dgbk 四角:54091 |
笔顺编码 | 12113411234 |
笔顺笔画 | 一丨一一ノ丶一一丨ノ丶 |
笔顺名称 | 横 竖钩 提 横 撇 捺 横 横 竖钩 撇 点 |
1.按;摁:捺手印。
2.忍耐;抑制:捺着性子。勉强捺住心头的怒火。
3.汉字的笔画,向右斜下,近末端微有波折,形状是“㇏”。
基本字义
捺
nà ㄋㄚˋ
用手按,抑制:按捺。捺手印。笔形之一,由上向右斜下。英语 to press down heavily with the fingers
德语 nach rechts gezeichneter Kalligraphiestrich (English: downwards-right concave character stroke)
“钵”字共有1个读音: [bō]
汉字 | 钵 |
---|---|
读音 | [bō] |
注音 | ㄅㄛ |
部首 | [钅] 金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10 部外:5 |
异体字 | 鉢 盋 缽 ???? ???? ????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繁体字形 | 缽鉢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94B5 |
其它编码 | 五笔:qsgg 仓颉:opdm 郑码:pfa 四角:85730 |
笔顺编码 | 3111512341 |
笔顺笔画 | ノ一一一フ一丨ノ丶一 |
笔顺名称 | 撇 横 横 横 竖提 横 竖 撇 捺 横 |
1.一种用陶瓷、硬石或金属制成的类似盆而略小的器皿。用来盛放东西或研磨药物。
2.钵多罗(梵语音译词)的简称。和尚盛饭的器具。
基本字义
钵
(鉢)
bō ㄅㄛˉ
◎ 洗涤或盛放东西的陶制的器具:钵子。饭钵。茶钵。乳钵(研药使成细末的器具)。
英语 earthenware basin; alms bow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