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蛇的一种,以产于湖北蕲春(旧蕲州)而得名。又名白花蛇。可制药。
⒈ 蛇的一种,以产于 湖北 蕲春 (旧 蕲州 )而得名。又名白花蛇。可制药。
引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鳞二·白花蛇》:“今蘄蛇亦不甚毒,则 黔 蜀 之蛇,虽同有白花,而类型不同,故入药独取 蘄 产者也。”
⒈ 白花蛇的别名。参见「白花蛇」条。
“蕲”字共有1个读音: [qí]
汉字 | 蕲 |
---|---|
读音 | [qí] |
注音 | ㄑㄧˊ |
部首 | [艹] 草字头 |
笔画 | 总笔画:15 部外:12 |
异体字 | 蘄 鄿 䕤 ???? |
字形结构 | 上下结构 |
繁体字形 | 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8572 |
其它编码 | 五笔:aujr 仓颉:tcjl 郑码:euep 四角:44521 |
笔顺编码 | 122432511123312 |
笔顺笔画 | 一丨丨丶ノ丨フ一一一丨ノノ一丨 |
笔顺名称 | 横 竖 竖 点 撇 竖 横折 横 横 横 竖 撇 撇 横 竖 |
1.求。
2.指蕲州(旧州名,州治在今湖北蕲春南)。
3.姓。
基本字义
蕲
(蘄)
qí ㄑㄧˊ
香草,一说药草。 古同“祈”,祈求。 〔蕲春〕地名,在中国湖北省。简称“蕲”,如“蕲艾”、“蕲蛇”(均为蕲春出产的药材),“蕲竹”。 姓。英语 variety of artemisia seek
德语 anflehen, flehen
“蛇”字共有2个读音: [shé] [yí]
汉字 | 蛇 |
---|---|
读音 | [shé][yí] |
注音 | ㄕㄜˊ|ㄧˊ |
部首 | [虫] 虫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11 部外:5 |
异体字 | 它 虵 ???? ???? ????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86C7 |
其它编码 | 五笔:jpxn 仓颉:lijp 郑码:iwrr 四角:53112 |
笔顺编码 | 25121444535 |
笔顺笔画 | 丨フ一丨一丶丶丶フノフ |
笔顺名称 | 竖 横折 横 竖 横 点 点 点 横撇/横钩 撇 竖弯钩 |
[shé]
爬行动物,身体圆而细长,有鳞,没有四肢。种类很多,有的有毒。吃青蛙等小动物,大蛇也能吞食大的兽类。
[yí]见“逶蛇”。
基本字义
蛇
shé ㄕㄜˊ
◎ 爬行动物,身体细长,体上有鳞,没有四肢。种类很多,有的有毒,有的无毒。以蛙、鼠为食,大蛇亦吞食大的兽类:蛇蜕。蛇行。蛇蝎。蛇足(喻多余无用的事物)。画蛇添足。
其它字义
蛇
yí ㄧˊ
◎ 〔委(wěi )蛇〕见“委2”。
英语 snake
德语 Schlange (S),She (Eig, F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