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荨麻的意思

qián

荨麻


拼音qián má
注音ㄑ一ㄢˊ ㄇㄚˊ

繁体蕁麻

词语解释

荨麻[ qián má ]

⒈  荨麻科,尤其是荨麻属的植物,遍体多刺或接触它们会感到针刺般疼痛。

nettle;

⒉  该植物的纤维。

nettle fibre;

引证解释

⒈  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对生,卵形,开穗状小花,雌雄同株。茎叶皆有细毛,皮肤接触时能引起刺痛。茎皮纤维可作纺织原料。叶可入药,治蛇毒等症。

⒉  指这种植物的茎皮纤维。

国语辞典

荨麻[ xún má ]

⒈  植物名。荨麻科荨麻属,多年生草本。产于日本、台湾及大陆地区四川、云南等省。茎丛生,高一公尺许。叶对生,卵形而端尖,边缘有粗锯齿。夏秋间,叶腋开淡绿花,花单性,形小,无花瓣。瘦果扁圆卵状,带微毛。从茎皮所采取的纤维,可供纺织用;嫩枝叶则可供食用。

“荨”字共有2个读音: [qián]   [xún]  

荨

汉字
读音[qián][xún]
注音ㄑㄧㄢˊ|ㄒㄩㄣˊ
部首[艹]  草字头
笔画总笔画:9 部外:6
异体字 蕁 ????
字形结构上下结构
繁体字形
统一编码基本区 U+8368
其它编码五笔:avfu 仓颉:tsmi 郑码:exds 四角:44347
笔顺编码122511124
笔顺笔画一丨丨フ一一一丨丶
笔顺名称 横 竖 竖 横折 横 横 横 竖钩 点

“荨”字的意思

[qián]

1.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对生,卵形,开穗状小花,茎和叶子都有细毛,皮肤接触时能引起刺痛。茎皮纤维可以做纺织原料。

2.这种植物的茎皮纤维。

[xún]

皮肤病,症状是局部皮肤突然成块地红肿、发痒,几小时后消退,不留痕迹。常常复发。药物、寄生虫、血清、细菌感染、接触刺激性物质等都能引起这种病。也叫风疹块,有的地区叫鬼风疙瘩。

“荨”字的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蕁)

qián ㄑㄧㄢˊ

 ◎ 〔荨麻〕a.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卵形,对生,开穗状小花,茎、叶生细毛,皮肤接触时会引起刺痛,茎皮纤维可以做纺织原料,亦可做麻绳;b.这种植物的茎皮纤维。

其它字义

(蕁)

xún ㄒㄩㄣˊ

 ◎ [荨麻疹]一种过敏性皮疹,俗称“风疹疙瘩”。

英语 nettle

德语 Brennnessel (lat: Urtica)​ (S, Bio)

“麻”字共有1个读音: [má]  

麻

汉字
读音[má]
注音ㄇㄚˊ
部首[麻]  麻字旁
笔画总笔画:11 部外:0
异体字 痳 蔴 ???? ???? ????
字形结构半包围结构
统一编码基本区 U+9EBB
其它编码五笔:yssi|ossi 仓颉:idd 郑码:tgff 四角:00294
笔顺编码41312341234
笔顺笔画丶一ノ一丨ノ丶一丨ノ丶
笔顺名称 点 横 撇 横 竖 撇 点 横 竖 撇 捺

“麻”字的意思

1.草本植物,种类很多,有“大麻”、“苎麻”、“苘麻”、“亚麻”等。茎皮纤维通常亦称“麻”,可制绳索、织布:麻布。麻衣。麻袋。麻绳。麻纺。

2.指“芝麻”:麻酱。麻油。

3.像腿、臂被压后的那种不舒服的感觉:脚麻了。

4.感觉不灵,或丧失感觉,引申为思想不敏锐:麻痹。麻醉。麻木不仁。

5.面部痘瘢,引申指物体表面粗糙:麻子。

6.带细碎斑点的:麻雀。麻蝇。

7.喻纷乱:麻乱。麻沸。

8.姓。

“麻”字的基本解释

má ㄇㄚˊ

草本植物,种类很多,有“大麻”、“苎麻”、“苘麻”、“亚麻”等。茎皮纤维通常亦称“麻”,可制绳索、织布:麻布。麻衣。麻袋。麻绳。麻纺。 指“芝麻”:麻酱。麻油。 像腿、臂被压后的那种不舒服的感觉:脚麻了。 感觉不灵,或丧失感觉,引申为思想不敏锐:麻痹。麻醉。麻木不仁。 面部痘瘢,引申指物体表面粗糙:麻子。 带细碎斑点的:麻雀。麻蝇。 喻纷乱:麻乱。麻沸。 姓。

英语 hemp, jute, flax; sesame

德语 Anästhesie (S, Med)​,beschäftigen, ärgern (S)​,Hanf (S)​,prickeln, taub werden (V)​,betäubt, empfindungslos (Adj)​,uneben, rauh, pockenartig (Adj)​,Radikal Nr. 200 = Hanf, Flachs, Jute, Sesam (S)

词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