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唐时内外用钱,每千文扣除若干,谓之跷垫。即后世所谓扣串。
⒈ 唐 时内外用钱,每千文扣除若干,谓之跷垫。即后世所谓扣串。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布帛杂事·跷垫》:“宪宗 朝, 吴元济、王承宗 拒命,经费尽竭。 皇甫鎛 建议,内外用钱,每緡垫二十,民间垫陌至七十。参阅《新唐书·食货志四》。
引穆宗 即位来,米盐每陌钱垫七八,所在用钱垫不一,詔从风俗所宜。则蹺垫之起,自 唐 皇甫鎛 也。今俗谓明除者为蹺,暗蹺者为垫。”
“跷”字共有1个读音: [qiāo]
汉字 | 跷 |
---|---|
读音 | [qiāo] |
注音 | ㄑㄧㄠ |
部首 | [足] 足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13 部外:6 |
异体字 | 蹺 蹻 ????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繁体字形 | 蹺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8DF7 |
其它编码 | 五笔:khaq 仓颉:rmjpu 郑码:jihg 四角:65112 |
笔顺编码 | 2512121153135 |
笔顺笔画 | 丨フ一丨一丨一一フノ一ノフ |
笔顺名称 | 竖 横折 横 竖 横 竖 提 横 斜钩 撇 横 撇 竖弯钩 |
1.抬起(腿);竖起(指头):把腿跷起来。跷着大拇指。
2.脚后跟抬起,脚尖着地:跷起脚看墙上的布告。
3.高跷:登在二尺多高的跷上扭秧歌。
4.跛(bǒ);瘸。
基本字义
跷
(蹺)
qiāo ㄑㄧㄠˉ
脚向上抬:跷脚。跷腿。〔跷蹊〕奇怪,违反常理让人怀疑。亦称“蹊跷”。竖起大拇指:跷着大拇指。英语 raise one's foot
德语 Stelze (S)
“垫”字共有1个读音: [diàn]
汉字 | 垫 |
---|---|
读音 | [diàn] |
注音 | ㄉㄧㄢˋ |
部首 | [土] 提土旁 |
笔画 | 总笔画:9 部外:6 |
异体字 | 墊 㼭 |
字形结构 | 上下结构 |
繁体字形 | 墊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57AB |
其它编码 | 五笔:rvyf 仓颉:qig 郑码:dqsb 四角:55104 |
笔顺编码 | 121354121 |
笔顺笔画 | 一丨一ノフ丶一丨一 |
笔顺名称 | 横 竖钩 提 撇 横折弯钩/横斜钩 点 横 竖 横 |
1.用东西支、铺或衬,使加高、加厚或平正,或起隔离作用:垫猪圈。把桌子垫高些。熨衣服最好在上面垫一块布。
2.填补空缺:正戏还没开演,先垫一出小戏。
3.暂时替人付钱:我先给你垫上,等你取了款再还我。
4.垫子:靠垫。鞋垫儿。凳子上铺了一个用花布缝的垫儿。
基本字义
垫
(墊)
diàn ㄉㄧㄢˋ
衬在底下或铺在上面:垫高。垫平。垫背。垫脚石(喻被人用来往上爬)。用来衬、铺的东西:垫子。垫褥。替人暂付款项:垫款。垫付。垫支。陷沉,淹没:垫没(mò ㄇㄛˋ)。垫陷。填补空缺:垫补。英语 advance money, pay for ano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