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烽火台。古代一种边防设施。
⒈ 烽火台。古代一种边防设施。
引清 龚自珍 《西域置行省议》:“嘉峪关 以外,镇将如此其相望也,戍卒如此其伙也,燧堡如此其密也。”
“燧”字共有1个读音: [suì]
汉字 | 燧 |
---|---|
读音 | [suì] |
注音 | ㄙㄨㄟˋ |
部首 | [火] 火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16 部外:12 |
异体字 | 㸂 煫 鐩 ???? ???? ???? ???? ???? 鐆 䥙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71E7 |
其它编码 | 五笔:ouep 仓颉:fyto 郑码:uogw 四角:98833 |
笔顺编码 | 4334431353334454 |
笔顺笔画 | 丶ノノ丶丶ノ一ノフノノノ丶丶フ丶 |
笔顺名称 | 点 撇 撇 点 点 撇 横 撇 弯钩 撇 撇 撇 点 点 横折折撇 捺 |
1.古时取火的器具。
2.古时边防告警的烽火:烽燧。
基本字义
燧
suì ㄙㄨㄟˋ
上古取火的器具:燧石。燧人氏(传说中人工取火的发明者)。古代告警的烽火:烽燧。英语 flintstone; beacon, signal fire; torch
德语 Feuer (in Zusammensetzungen)
“堡”字共有3个读音: [bǎo] [bǔ] [pù]
汉字 | 堡 |
---|---|
读音 | [bǎo][bǔ][pù] |
注音 | ㄅㄠˇ|ㄅㄨˇ|ㄆㄨˋ |
部首 | [土] 提土旁 |
笔画 | 总笔画:12 部外:9 |
异体字 | 㙅 保 堢 葆 ???? 鋪 |
字形结构 | 上下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5821 |
其它编码 | 五笔:wksf 仓颉:odg 郑码:njfb 四角:26104 |
笔顺编码 | 322511234121 |
笔顺笔画 | ノ丨丨フ一一丨ノ丶一丨一 |
笔顺名称 | 撇 竖 竖 横折 横 横 竖 撇 捺 横 竖 横 |
[pù]
用于地名。有的地区把“铺”写作堡,如十里堡。
[bǎo]土筑的小城。也泛指军事上构筑的工事:碉堡。
[bǔ]堡子,有城墙的村镇。多用于地名,如吴堡(在陕西)、柴沟堡(在河北)。
基本字义
堡
bǎo ㄅㄠˇ
军事上防守用的建筑物:堡垒。城堡。桥头堡。 古代指土筑的小城:“徐嵩、胡空各聚众五千,据险筑堡以自固”。其它字义
堡
bǔ ㄅㄨˇ
◎ 有城墙的村镇,泛指村庄(多用于地名):堡子。马家堡。
其它字义
堡
pù ㄆㄨˋ
◎ 古同“铺”,驿站(今用于地名):十里堡。
英语 fort, fortress; town, vill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