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前后分离,不相衔接。
⒈ 前后分离,不相衔接。
引《汉书·西域传下·渠犁》:“朕发 酒泉 驴橐驼负食,出 玉门 迎军。吏卒起 张掖,不甚远,然尚廝留甚众。”
颜师古 注:“廝留,言其前后离廝,不相逮及也。”
“厮”字共有1个读音: [sī]
汉字 | 厮 |
---|---|
读音 | [sī] |
注音 | ㄙ |
部首 | [厂] 偏厂 |
笔画 | 总笔画:14 部外:12 |
异体字 | 廝 㒋 |
字形结构 | 半包围结构 |
繁体字形 | 廝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53AE |
其它编码 | 五笔:dadr|ddwr 仓颉:mtcl 郑码:ggep 四角:71221 |
笔顺编码 | 13122111343312 |
笔顺笔画 | 一ノ一丨丨一一一ノ丶ノノ一丨 |
笔顺名称 | 横 撇 横 竖 竖 横 横 横 撇 点 撇 撇 横 竖 |
1.男性仆人(多见于早期白话,下同):小厮。
2.对人轻视的称呼:这厮。那厮。
3.互相(多见于早期白话):厮打。厮杀。厮混。
基本字义
厮
sī ㄙˉ
古代干粗杂活的男奴隶或小役:厮役。小厮。古代对人的称呼(宋代以来的小说中常用):这厮。那厮。英语
servant; to make a disturbance
德语 gemeinsam (S),Diener, Dienstmädchen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