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兀剌的意思

兀剌


拼音wū là
注音ㄨ ㄌㄚˋ

词语解释

兀剌[ wū là ]

⒈  蒙古语ula的音译。鞋,靴。无力貌。衬词。犹兀良。

引证解释

⒈  蒙古语ula的音译。鞋,靴。

元 高安道 《哨遍·皮匠说谎》套曲:“新靴子投至能够完备,旧兀剌先磨了半截底。”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二折:“直等的蛇叫三声狗拽车,蚊子穿着兀剌靴。”

⒉  无力貌。

元 白朴 《梧桐雨》第四折:“闷打頦和衣卧倒,软兀剌方纔睡着。”
明 汤显祖 《牡丹亭·闹殇》:“冷鬆鬆,软兀剌四梢难动。”

⒊  衬词。犹兀良。

元 王伯成 《斗鹌鹑·半世飘蓬》套曲:“醉醺醺无月不登楼,兀剌抵多少风雨替花愁。”

国语辞典

兀剌[ wù là ]

⒈  靴子。译自蒙古语。

元·高安道〈哨遍·十载寒窗诚意套·尾〉:「新靴子投至能够完备,旧兀剌先磨了半截底。」
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二折》:「直等的蛇叫三声狗拽车,蚊子穿著兀剌靴。」

⒉  语尾助词,无意义。

元·白朴《梧桐雨·第四折》:「闷打颏和衣卧倒,软兀剌方才睡著。」
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二〇出》:「冷松松,软兀剌四梢难动。」

⒊  发语词,多用于指点或转换语气。元·无名氏〈斗鹌鹑·半世飘蓬套·圣药王〉曲:「醉醺醺无日不登楼,兀剌抵多少风雨替花愁。」也作「兀良」。

“兀”字共有1个读音: [wù]  

兀

汉字
读音[wù]
注音ㄨˋ
部首[儿]  儿字旁
笔画总笔画:3 部外:1
异体字 㐳 兀
字形结构上下结构
统一编码基本区 U+5140
其它编码五笔:gqv 仓颉:mu 郑码:gr 四角:10212
笔顺编码135
笔顺笔画一ノフ
笔顺名称 横 撇 竖弯钩

“兀”字的意思

[wù]

1.高而上平;高高突起。

2.形容山秃。泛指秃:兀鹫。

[wū]

〔兀秃〕也作兀突。水不凉也不热:兀水。

“兀”字的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wù ㄨˋ

高而上平,形容秃山,泛指秃:兀鹫。“蜀山兀,阿房出。”高高地突起:兀然(a.高高突起的样子;b.突然;c.昏沉无知的样子)。突兀。中国元曲中用作发语词:兀那。兀的(dì)(a.这,这个;b.怎么,怎的;c.突然)。

英语 to cut off the feet

德语 glatzköpfig (Adj)​,kahl (Adj)​,nackt (Adj)​,nüchtern (Adj)​,aufragen (Adv)​,hervorragen (Adv)​,hochragen (Adv)​,Wu (Eig, Fam)

“剌”字共有2个读音: [là]   [lá]  

剌

汉字
读音[là][lá]
注音ㄌㄚˋ|ㄌㄚˊ
部首[刂]  立刀旁
笔画总笔画:9 部外:7
异体字
字形结构左右结构
统一编码基本区 U+524C
其它编码五笔:gkij|skjh 仓颉:dlln 郑码:fjkd 四角:52900
笔顺编码125123422
笔顺笔画一丨フ一丨ノ丶丨丨
笔顺名称 横 竖 横折 横 竖 撇 点 竖 竖钩

“剌”字的意思

[là]

违背常情、事理:乖剌。剌谬。剌戾。

[lá]

同“拉”。

“剌”字的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là ㄌㄚˋ

 ◎ 违背常情、事理:乖剌。剌谬。剌戾。

其它字义

lá ㄌㄚˊ

 ◎ 同“拉”。

英语 slash, cut in two; contradict

德语 drastisch kürzen, drastisch reduzieren ,starrköpfig, hartnäckig

词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