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古代的一种卧具。
⒈ 古代的一种卧具。 明 胡侍 《真珠船·卧视书》:“《三国志》:‘ 曹操 作欹案,卧视书。’ 曹 智人想便甚,但欹案之制不传。
引沉括 《忘怀録》有欹牀,云如今倚牀,但两向施档齐高,令曲尺上平,若臂倚左档,则右档可几;臂倚右档,则左档可几。臂左右互倚,令人不倦。仍可左右蟠足,或枕档角欹眠,无不便适。其度坐方二尺,足高一尺八寸,档高一尺五寸,木製藤綳,或竹为之。又云尺寸随人所便增损。余意欹案之制,或当不大殊。”
“欹”字共有1个读音: [qī]
汉字 | 欹 |
---|---|
读音 | [qī] |
注音 | ㄑㄧ |
部首 | [欠] 欠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12 部外:8 |
异体字 | 攲 㿲 ???? ????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6B39 |
其它编码 | 五笔:dskw 仓颉:krno 郑码:gdjr 四角:47682 |
笔顺编码 | 134125123534 |
笔顺笔画 | 一ノ丶一丨フ一丨ノフノ丶 |
笔顺名称 | 横 撇 点 横 竖 横折 横 竖钩 撇 横撇/横钩 撇 捺 |
[qī]
同“攲”。
[yī]同“猗”
基本字义
欹
qī ㄑㄧˉ
◎ 古同“攲”:“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欹。”
英语 fierce dog; interjection of pleas; (Cant.) strange
德语 Ausruf, Einwurf (Konversation)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