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指虫瘿。
⒉ 谓颈部生瘤子的疾患。
⒈ 指虫瘿。
引《尔雅·释木》“瘣木苻娄” 晋 郭璞 注:“谓木病尫傴癭肿无枝条。”
闻一多 《红豆》诗:“如今我虽带着瘿肿的疤痕,却开出从来没开过的花儿。”
⒉ 谓颈部生瘤子的疾患。
引晋 张华 《博物志》卷一:“山居之民多癭肿疾,由於饮泉之不流者。”
“瘿”字共有1个读音: [yǐng]
汉字 | 瘿 |
---|---|
读音 | [yǐng] |
注音 | ㄧㄥˇ |
部首 | [疒] 病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16 部外:11 |
异体字 | 癭 䑍 ???? |
字形结构 | 半包围结构 |
繁体字形 | 癭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763F |
其它编码 | 五笔:ummv 仓颉:kbov 郑码:tllz 四角:00144 |
笔顺编码 | 4134125342534531 |
笔顺笔画 | 丶一ノ丶一丨フノ丶丨フノ丶フノ一 |
笔顺名称 | 点 横 撇 点 提 竖 横折 撇 点 竖 横折 撇 点 撇点 撇 横 |
1.机体组织受病原刺激后的局部增生。一般为囊状物。如叶瘿、线虫瘿。
2.俗称瘿袋。中医指生在脖子前的一种囊状瘤子,主要是由于碘缺乏引起的甲状腺肿大症。
基本字义
瘿
(癭)
yǐng ㄧㄥˇ
中医指多因郁怒忧思过度,气郁痰凝血瘀结于颈部,或生活在山区与水中缺碘有关的病。可分为“气瘿”、“肉瘿”及“石瘿”等。病理学指机体组织受病原刺激后,局部细胞增生,形成的囊状性赘生物。植物受病菌、昆虫、叶螨、线虫等寄生后,常形成“瘿”。英语 swelling, goiter
德语 Gallapfel (Bio)
“肿”字共有1个读音: [zhǒng]
汉字 | 肿 |
---|---|
读音 | [zhǒng] |
注音 | ㄓㄨㄥˇ |
部首 | [月] 月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8 部外:4 |
异体字 | 腫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繁体字形 | 腫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80BF |
其它编码 | 五笔:ekhh 仓颉:bl 郑码:qji 四角:75206 |
笔顺编码 | 35112512 |
笔顺笔画 | ノフ一一丨フ一丨 |
笔顺名称 | 撇 横折钩 横 横 竖 横折 横 竖 |
皮肤、黏膜或肌肉等组织由于局部循环发生障碍、发炎、化脓、内出血等原因而浮胀或突起:浮肿。红肿。脓肿。
基本字义
肿
(腫)
zhǒng ㄓㄨㄥˇ
◎ 皮肉浮胀:肿胀。肿瘤。肿痛。浮肿。红肿。脓肿。臃肿。
英语 swell; swollen; swelling
德语 geschwollen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