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亦作“焉耳”。
⒉ 于是,而已。
⒈ 亦作“焉耳”。于是,而已。
引《穀梁传·僖公二十年》:“秋, 齐 人 狄 人盟於 邢,邢 为主焉尔。”
何休 注:“焉尔,犹於是也。”
《孟子·梁惠王上》:“寡人之於国也,尽心焉耳矣。”
焦循 正义:“焉耳,当作焉尔。”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三百之蔽,义归无邪,持之为训,有符焉尔。”
鲁迅 《<嵇康集>序》:“恨学识荒陋,疏失盖多,亦第欲存留旧文,得稍流布焉尔。”
⒈ 语尾辞。无意义,如口语中的「罢了」。
引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明诗》:「三百之蔽,义归无邪,持之为训,有符焉尔。」
“焉”字共有1个读音: [yān]
汉字 | 焉 |
---|---|
读音 | [yān] |
注音 | ㄧㄢ |
部首 | [灬] 四点水 |
笔画 | 总笔画:11 部外:7 |
异体字 | ???? ???? |
字形结构 | 上下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7109 |
其它编码 | 五笔:ghgo 仓颉:mylf 郑码:aizu 四角:10327 |
笔顺编码 | 12121154444 |
笔顺笔画 | 一丨一丨一一フ丶丶丶丶 |
笔顺名称 | 横 竖 横 竖 横 横 竖折折钩 点 点 点 点 |
1.跟介词“于”加代词“是”相当:心不在焉。善莫大焉。
2.疑问代词。哪里;怎么(多用于反问):焉有今日?。焉能不去?。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3.乃;于是: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
4.表示肯定的语气:有厚望焉。因以为号焉。
5.姓。
基本字义
焉
yān ㄧㄢˉ
与介词“于”加代词“是”相当:心不在焉。不复出焉。乃,才: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文言疑问词,怎么,哪儿:且焉置土石?文言助词:又何戚焉。英语 thereupon, then; how? why? where?
德语 inwiefern, wie
“尔”字共有1个读音: [ěr]
汉字 | 尔 |
---|---|
读音 | [ěr] |
注音 | ㄦˇ |
部首 | [小] 小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5 部外:2 |
异体字 | 爾 尒 尓 ???? ???? ???? ???? |
字形结构 | 独体字 |
繁体字形 | 爾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5C14 |
其它编码 | 五笔:qiu 仓颉:nf 郑码:rko 四角:27902 |
笔顺编码 | 35234 |
笔顺笔画 | ノフ丨ノ丶 |
笔顺名称 | 撇 横撇/横钩 竖钩 撇 点 |
1.文言人称代词。你。
2.文言指示代词。1.如此;这样:果尔。2.这;那:尔日。尔时。
3.表示情态的后缀:偶尔。莞尔。
4.文言助词。而已;罢了:无他,但手熟尔。
基本字义
尔
(爾)
ěr ㄦˇ
你,你的:尔父。尔辈。尔汝(你我相称,关系密切)。尔曹(你们这些人)。尔虞我诈。如此:偶尔。不过尔尔。那,其(指时间):尔时。尔后。而已,罢了(亦作“耳”):“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词尾,相当于“地”、“然”:卓尔。率尔(轻易地)。英语 you; that, those; final particle
德语 Variante von 尔 , 爾 (Adv),daher, somit (Adv),so, auf diese Weise (Adv)